梅亚苏说的更加直接, “如何知”定义相关主义(关系主义),相关性指的是我们永远只能接近思维与存在的相关性(也就是构建一种本质非关系的关系,寻找相似点或者存在姿势的状态之中),而从来不可能,撇开相关项的一方去接近另一方(也就是将一方同时看做“非”与“有的两面性,我们更倾向通过先验的知性范畴去看到有,如果无法强行建立有的关系,我们就将其定义为物自体的绝对的“非”)。任何坚持这种意义上的相关性具有不可超越性的思想潮流,都将称之为相关主义”。
那么他指涉的恰恰就是,康德以来的哲学对思与存在的关系的讨论,或者说,康德以来哲学家无法再只讨论主体或者客体本身,而是主体和客体之间那个给出的通道。同时,他们给出的论证往往是主体对客体的认知,如果没有主体,那么就无从谈起客体,没有人就没有物,没有物,人也无法产生认知。
梅亚苏继续说,你思维某物,你就在思维某个你设定的范畴之中“一”“X”;你只能思维你可思维的,却不能思维那些与思维无关的物。康德属于弱相关主义者,他保留了物自体可思不可知的特性,物自体虽然不可知,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思维到它,并且用信仰来信仰它;而强相关主义却并不认同这一观点,认为物自体就是不可思不可知的,我们对物自体的认识只是局限在对物的现象上,也就是说,我们所思只能思到关于物的相关性上,即相关项至上。
相关主义必然会招致反对,而反对者主要是绝对主义者,即实在论绝对主义者和观念论绝对主义者(唯心形而上学者,主要以谢林、费希特和黑格尔主义者为代表)。针对这两种,相关主义者提出了两大原则:相关性的有限性和相关性的事实性原则(factiality)(这里的事实指的是科学的物质性基质),去破解唯心绝对观念者的实际性(fact)原则。(在唯心主义的辩证法中,物自体绝对不是不可知的,通过辩证法,物自体终将归类到无限多的表象化的规范之中。这里大家也要注意,黑格尔的辩证法给出了这个世界认知和方法的结构,但是后面的存在论和精神分析学者很容易陷入到这种唯心辩证之中,就像现在有点魔障的齐泽克一样)。
相关性首要性就是指,我们只能知道相关项。对于梅亚苏来说,也就事实性本质是实在或者物的不可理解,一种绝对的偶然性,巴迪欧的空集。也就是,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我们都不可能给出物自体存在的最终根据(物自体的存在本身就是偶然的)。同时,梅亚苏对事实性的理解是,事实性是一种偶然性,事物能够以任何一种方式存在(但是梅亚苏没有说清楚,这种方式其实仍然受困于自身的质的规范;当然,还有一个绝对的无法预料,就是质的转变,坍塌)。梅亚苏说,以笛卡尔的“我思”为例,我思就是一种有条件的必然,因为我不一定能思考,因而笛卡尔达到的绝对只是一种必要的偶然。所以,当相关性是一种事实性时,相关项就不可能是一种嵌入实在的东西,因为事实性是一种偶然。相关性就是我们尝试建立一种必然的虚妄和意识形态幻象。 以下摘抄自,梅亚苏的《有限性之后》
梅亚苏对康德的论证
1.物自体是无矛盾的。
2.物自体是存在
这两个证明分别叫无矛盾律论证与存有命题论证。证明1使用的是非理由律本体论论述原则:
(1)必然存在不可能。
(2)存在的偶然是必然的。
根据(1)(2)得出矛盾的存在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假定存在是矛盾的,那么存在就是必然的。而必然存在者在先前的论述中不可能,所以自相矛盾是不可能的,也即物自体是无矛盾的。 对此梅亚苏举证三个反驳: (a)矛盾存在者不存在,那么不存在之物无法断定 (b)证明1为自我循环论证,因为其预设了无矛盾是一切理性的前提 (c)证明1为自我循环论证,因为其预设了我们只能推导出必然的不可能,从而,必然存在而非偶然存在,因为混沌无法证明“必然之物是偶然性的”这一命题为真。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