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录的这些特征表明,柏拉图意识到,他不可能在他写的每一部作品中都完全从头开始。他会引入新的思想,提出新的难题,但他也希望他的读者已经熟悉了其他对话录中对话者之间的对话——即使这些对话者之间有一些变化。(美诺没有在《斐多篇》中再次出现;蒂迈欧不在《理想国》的对话者之列。)为什么柏拉图要让他的主要人物(苏格拉底、埃利亚的访客)在一篇又一篇对话录中重申一些相同的观点,并在早期作品中提出的思想的基础上进行阐述?如果这些对话录仅仅是为了激发思想——仅仅是为了锻炼思维——那么柏拉图就没有必要让他的主要人物都持有一种一致的、不断发展的学说。例如,苏格拉底在大量的对话录中都坚持认为,存在着形式这样的东西——对于这种连续性,没有比假设柏拉图是在向他的读者推荐这种学说更好的解释了。此外,当苏格拉底被埃利亚的访客(在《智者篇》和《政治家篇》中)取代为主要研究者时,形式的存在仍然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而且这位访客批评了任何将灵魂和形式等非物质对象排除在外的现实观。换句话说,埃利亚的访客坚持一种在许多方面都与苏格拉底所要辩护的形而上学相似的形而上学。同样,对这种连续性的最好解释是,柏拉图是同时使用苏格拉底和埃利亚的访客这两个人物,作为一种手段,来阐述和辩护一种他所信奉并希望他的读者也信奉的学说。
9. 柏拉图是否改变了他对形式的看法?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