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 ∀Aa┌Aεa↔(∃B┌BεA┐
∧∀BC┌(BεA∧CεA)→BεC┐
∧∀B┌BεA→Bεa┐)┐
这个公理及其表述有几处值得注意。它采用普遍量化等价关系的形式,右边解释左边,因此它是基元“ε”的一种隐含定义。右侧从罗素那里得到的启示是:至少有一个A(第一连词),最多有一个A(第二连词),任何A都是a(第三连词)。大写变量的使用是一种非正式的辅助手段:它们标记了句子中(尤其是“ε”之前)变量的位置,在这些位置上,如果变量是单数,它只能产生其上下文中的一个真理。在使用小斜体变量时,则不存在这种单数推定。原则上只需要一种变量类型。在他的公理和几条推理规则的基础上,勒希涅夫斯基发展了一个强大的一般逻辑系统,其强度可与简单的类型理论相媲美,他在1929年写道:“1921年,我发展了我的类型论……它类似于怀特海和罗素的类型论,我以某种方式对其进行了概括和简化”(《全集》,421页)。
3.3原论Protothetic
整分论和本体论都预设了一个更深的逻辑层,包括由“如果”、“不是”和“并且”等连接词组成的命题逻辑,以及尚未被解释的量词“对于所有”(∀)和“对于某些”(∃)的逻辑。把本体论建立在公理基础上之后,莱希涅夫斯基转向了本体论的公理化。他最初说的是“演绎理论”(deduction),这是怀特海和罗素对命题微积分使用的名称,但由于他们直到后来才引入量词逻辑,所以他创造了Protothetic一词,源自希腊语,意为“第一论题”。莱希涅夫斯基逻辑的一个特点是,他在逻辑的最基本部分,甚至在引入名称之前,就引入了量词。这与大多数现代理论不同,后者只有在引入名称和谓词时才引入量词。这引出了有关莱希涅夫斯基中量词性质的问题,我们将在下文中再次讨论。
勒希涅夫斯基对公理系统的偏好,部分是基于《本体论》的成功,部分也是基于对定义性质的考虑,是将逻辑系统建立在物质等价的单一连接词和通用量词之上。由于他不知道如何从等价性的角度消除联结的连接词,他在为“原论”(Protothetic)做这件事的过程中被耽搁了一段时间。既然有了量词和等价性,否定就很容易定义了,罗素曾向弗雷格建议过这样一种方式:
(Def. ∼) ∀p┌∼p↔(p↔∀r┌r┐)┐
莱希涅夫斯基 21 岁的博士生阿尔弗雷德·泰特鲍姆(Alfred Teitelbaum)为他找到了解决方法,他后来用自己的名字阿尔弗雷德·塔尔斯基(Alfred Tarski)闻名于世。它不仅包括句子的量化,还包括句法函数或连接词的量化:
(Def. ∧) ∀pq┌p∧q↔∀f┌p↔(f(p)↔f(q))┐┐
在这种情况下,量化单位连接词。假定只有断言、否定、同义反复和矛盾这四个连接词,那么就可以直接证明右边等价于p和q的联结。塔尔斯基的博士论文就是围绕这一结果展开的。
至于公理化,莱希涅夫斯基知道等价的纯理论可以建立在两个公理之上,这两个公理分别说明了偏斜传递性和关联性:
(P1) ((p↔r)↔(q↔p))↔(r↔q)
(P2) (p↔(q↔r))↔((p↔q)↔r)
纯粹等价微积分有一个奇怪的性质,莱希涅夫斯基证明了这一点:当且仅当一个公式中的每一个命题变量出现的次数都是偶数时,这个公式就是定理。在对这些公理进行普遍量化之后,又增加了一条公理来引入命题函数,在这里是双位函数:
(P3) ∀gp┌∀f┌g(pp)↔(∀r┌f(rr)↔g(pp)┐
↔∀r┌f(rr)↔g((p↔∀q┌q┐)
↔p)┐)↔∀q┌g(qp)┐┐┐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