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上帝超越存在的过程
然而,还有一点需要考虑:如果谢林现在被视为重新确立了柏拉图式的否定神学,这难道不是在暗示着确认黑格尔主义吗?也就是说,如果谢林的 "Omega"现在被看作是柏拉图的 "Alpha"的转义,那么黑格尔的循环论不只是没有被打破,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被完成了?换句话说,谢林是否陷入了回忆说(anamnesis)的永恒魔咒之中?要回答这个问题——在否定的意义上——我们最后需要考虑的是,谢林重新恢复的否定神学是如何与(明显的现代)时间-历史意识融合在一起的。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当他 "论述 "上帝 "epekeina tes ousias "时,谢林认为 "存在 "对自由地存在或不存在的事物来说过于束缚。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这种对 "存在 "至上性的拒绝,使谢林自觉地与古代柏拉图主义的否定神学保持了一致。然而,这种古老的一致性并不意味着谢林拒绝由信仰哲学(Glaubensphilosophen)发展起来、并在他自己早期的著作中得到进一步完善的 "过程思维 "和 "发生性的哲学"。因为'存在'过于狭隘,所以谢林更倾向于谈论上帝的自由过程,而不是上帝的静态'是性(isness)';上帝的'生成'优先于上帝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 "时间化 "的精神性是那个时代的典型特征:毕竟,黑格尔声称他已经理解并见证了上帝的过程;对黑格尔来说,圆圈现在已经 "完成",逻各斯克服了真理。但谢林的神圣过程概念的不同之处在于,柏拉图式的 "超越 "仍然是超越的:它并没有被体系所升华;相反,作为一种未来的、自由的过程,它削弱了对它的任何概念性要求。在谢林看来,上帝的过程是持续不断的;自因既是未来的希望,也是当下的现实。这里没有黑格尔式(循环)的 "回到相同"的概念:"对意识来说,真正的神不是存在的神,而是生成的神",因此,"对真正的神的认识仍然是一个挑战"(W11,177)。
因此,与黑格尔相反(再一次),谢林并不试图创造一种 "完整的"主观本体论(ousiology);相反,谢林描绘了一种宇宙的预言,一种面向未来、面向 "尚未(noch-nicht)"(用布洛赫在谢林启发下使用的术语)的弥赛亚历史。上帝只有在时间的尽头,而不是在哲学家体系的尽头,才会彻底地自我启示(W7,404);对谢林来说,即使是说 "上帝存在",也只是一种期待,而不是描述。积极哲学的工作——"对现实存在的上帝[des wirklich existierenden Gottes]的不断证明[Erweis],每一步都在增长和加强"——将永远持续下去:上帝正在成为现实(W8,308);上帝是 "将要成为的"(W12,33)。(上帝的自由过程超越了马里翁所说的 "人类视角的偶像崇拜")。存在论的理解 "将未来还原为现在("只有现在才是主宰,没有真正的未来!"),而谢林的 "体系 "则是由 "未来性"(die Zukunftigkeit)塑造的。目的(telos)变成了末世(eschaton);救赎是一个尚未发生的事件。这里没有存在-神学的封闭性;完成过程的梦想仍然只是一个梦想。这里没有 "现在 "或 "起源 "的至高无上;相反,我们有一种彻底的开放性。如果说黑格尔的历史主义是为了克服柏拉图式的疑难(aporiai),是为了 "完成循环",是为了使人神化,那么谢林则是为了相反的目的,运用了他的宇宙历史主义,即他的 "从循环中的抽离",来强调我们的有限性,并重新强化神性的 "超越性"。
5、结论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