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胡塞尔对黑格尔的批判 ▹
理性的要求 ▹
把经验理性化 ▹
哲学科学 ▹
自我意识的理性 ▹
两种方法的互补 ▹
Lauer, Q. (1974). Phenomenology: Hegel and Husserl. In Weiss, F. G. (Ed.). (2012).Beyond Epistemology: New Studies in the Philosophy of Hegel (pp. 174-196).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Fredrick G. Weiss/编 Quentin Lauer/著
何啸风/译
如今黑格尔哲学再度引发了欧陆和英美学者的兴趣,我们有必要比较一下现象学运动(当今最有影响的运动)与《精神现象学》(黑格尔哲学最著名的一部分)。当然,这种比较,不仅是因为它们都用了“现象学”一词,而且是因为它们都把人的意识和经验视为哲学知识的关键。认为两种现象学看待经验的方法是类似的,这肯定是言过其实了。但是,它们在某种程度是是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的。
一旦这两种现象学发生碰撞,我们就可以把黑格尔的努力,放在当代现象学运动的背景下来看待。当代现象学运动的代表人物,既有受黑格尔影响的学者(梅洛-庞蒂、萨特、海德格尔),也有不受影响,或否定性地受影响的学者(胡塞尔、舍勒、舒茨、古尔维奇)。不过,这项工作只能在更大的专著中展开,所以,本文只针对一项微小的工作——考察黑格尔与胡塞尔赋予“现象学”的含义。
鉴于黑格尔和胡塞尔都反对休谟那种怀疑论的现象主义,都认为康德对休谟的回应是“空洞的形式主义”,我们不难感到奇怪,胡塞尔在发表和未发表的大量作品中都忽视了黑格尔,偶然提到黑格尔也是批评他妨碍了“科学的”哲学思想。当然,我们可以把这个事实归因于二人的气质差异。这种做法有一定道理。我们在黑格尔身上看到一种无所不包的普遍精神,他考察了人类认识的所有方式、人类经验的方方面面。而我们在胡塞尔身上看到一种艰苦的科学精神。胡塞尔曾经是数学家,他不会轻易涉足哲学研究的荒野,除非他已经完善了他的方法,从而保证他能够“科学地”认识事物。我们常常有这样的印象:黑格尔仓促地把多年的阅读和深思所积累的智慧都塞进这本书里(他六个月就写完了《精神现象学》),而胡塞尔具备一名实验科学家的耐心,愿意用数十年来消除影响研究结果的变量。我们无法想象,黑格尔用一辈子来完善他的技术,从而在建立普遍科学的过程中万无一失。同样,我们也无法现象,胡塞尔在研究意识的过程中,依次讨论希腊悲剧、犹太基督教、斯多葛主义、启蒙运动、旧制度、法国大革命、实验科学、头盖骨相学、道德、法律、艺术、宗教。黑格尔和胡塞尔的共同观点是,现实的一切领域都是对理性开放的。黑格尔和胡塞尔的不同点是,黑格尔努力考察现实的总体,而胡塞尔局限于建立一套方法,帮助后来者实现一种没有局限的科学知识。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