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理论从根本上是有一些不同的。不能用描述语理论来一股脑代替罗素的所有理论。有些人可以认可罗素的专名理论而反对其描述语理论,有些人则相反。
下面是关于专名理论的论证。考虑第二个问题,即否定问题:S2:“哈利波特不存在”。这个句子有意义吗?
按照罗素的理论,这个句子同样能够被分解成三个逻辑从句的合句。而通过否定量词,就能够解决哈利波特不存在的问题。怎么分解呢?就是把“哈利波特”换成描述语,例如“那个打败伏地魔得人”就可以了。
但是罗素还隐藏了另外一个论证,即对专名的测试分类论证。例如,当你听到了“贾君鹏”这个名字的时候,你不知道贾君鹏这个人是谁,因此你就会问其他人。而其他人的回答:“他是贾军伟的儿子,住在光明街16号”。这个时候贾君鹏这个名字的描述语就能够被表达出来了。而若果这样的描述语不能够被表达出来,很可能这个人也是不存在的。
因而,方法是很简单的,就是把专名改成能够和它对等的描述语就行了。罗素的主张毕竟还是太强了,他认为所有的名字都是描述语的缩写。实际上,我们可以采用稍微弱一点的主张,即名字在某种程度上在意义上和描述语相同。不过即使这种程度上的描述语理论也遭到了反驳。
反驳一:searle认为,如果专名和描述是对应的。那么专名必须和特殊的描述联系到一起,才能一一对应。但是一个专名通常有多个描述。例如,鲁迅是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是孔乙己的作者。但是当我说出鲁迅这个名字的时候,我意味着的鲁迅并非是对其准确的描述。我头脑中实际上也找不到对于鲁迅的一个准确描述。就算鲁迅是可以被描述的,其描述语是难以确定的。
反驳二:由于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专名有不同的理解,这会导致出现非常多样的描述语。因而专名的描述语无疑是模糊的。多样的。对于一个专名来说,它的意义就不能被固定下来了。因为不知道哪个人理解的专名才是正确的,精确的描述。如果我说:“罗素用左手系鞋带”,你说他用右手系鞋带,那么不同的描述语显然给了罗素赋予不同的性质,这使得罗素这个专名无法被确定下来。
塞尔的簇理论
在这种争论之下,searle提出了它自己的簇理论。即一个专名拥有的描述语是一个多样化的簇,它没有一个特殊的,专一的意思。因而一个专名是一个sufficient but vague and unspecified number of descriptions(SBVAUN)的集合。即一种充分但模糊且非特异的多种描述的集合。
正是这种性质使得专名和描述语得以区分。专名正是一种模糊性的东西。它的作用是实用性的,即让我们能够省点说话的力气,从而更好的和世界互动。我们不用再说一长串描述语来指称一个事物了。
但是,用这种方法,我们就要考虑,究竟哪种描述才是对专名“更加正确”的描述,例如有些人能够更好的说清楚专名的描述,有些人干脆提供了错误的描述,这就需要对这么多描述语进行评估。
克里普克对这样的理论进行了严肃的批评。他认为塞尔对罗素的支持还远远不够,因为塞尔的观点继承了许多类似的问题;相反,整个专有名称的描述主义都是被误导的。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克里普克的反驳。
克里普克的反驳:现在考虑一个模态(modal,可能性)问题:尼克松可能落选1968年的总统吗?答案肯定是对的。从逻辑上看,这个命题用描述理论翻译过来就是:“有这样一种可能:当选1968年美国总统的那个人落选了美国总统。”从逻辑上看,这个句子是不符合句法的。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