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
超小超大

【语言哲学】六 (10-3)

很简单:考虑一个与现实世界几乎完全一样的可能世界,只不过在这个世界之中有一点与事实相悖:琼斯在撞车的那一刻系着安全带。尽可能保持其它东西相同。而这就是大卫·刘易斯所称的,在使条件句的前件为真的所有可能世界之中,与现实世界最为邻近的那个可能世界。它是与现实世界最为接近的一个。琼斯会在这个世界中生还吗?如果是,那么反事实条件句为真;如果不是,那它就为假。

• 描述论的典型思路

罗素和弗雷格都可以被合理地视为支持专名的描述论。两人都支持对于日常的专名,如“亚里士多德”或“麦当娜”,在每个使用或理解这个名字的场合,说话者的意思,以及理解者所理解的内容,都能被限定摹状词所表达。[3]在这个意义上,(日常的)专名严格等同于限定摹状词:前者缩写了后者,其作用就是后者的简便写法。于是,我们来假设贝多芬读到了下面的句子:

莫扎特死了。

当他读到并领会了这个句子时,他把握到的东西,就类似于:《唐璜》的那位作曲者死了。如果确实如此,那么在那一刻,对贝多芬而言,由于它们会表达同一个命题,下面两个句子就是同义句:

莫扎特死了。(Mozart is dead. )

《唐璜》的那位作曲者死了。(The composer of Don Giovanni is dead. )

确实,在该如何说明诸如“《唐璜》的那位作曲者”这样的限定摹状词的问题上,罗素和弗雷格意见不同。弗雷格认为,它是个真正的单称词项,其作用在于指称;而罗素对限定摹状词的语境定义则称,在它之中有个量词——“那位(the)”意味着“恰好一个”——因此,严格意义上说,它并不指称。但这一区别对我们接下来的内容无关紧要。他们共同持有的描述论观点似乎回答的是这个问题:人们根据哪些与他们的理解相关的事实去用某个名字谈论某物?但此观点有着严重的缺陷,尤其是在它处理我们刚刚看到的模态问题之时。

• 克里普克反驳专名的描述论

假设你跟贝多芬一样,在某个特定时刻将“莫扎特”理解为《唐璜》的那位作曲者。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把下面的句子理解为分析的:

(1) 莫扎特 = 《唐璜》的那位作曲者。

也就是说,这句话由于其意义本身而为真(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是否清楚有关分析性的话题,可以参见序言中的“八条预说明事项”) 。

实际上,如果以这种方式来理解,那它就会严格同义于下面两个句子:

(2) 《唐璜》的那位作曲者 = 《唐璜》的那位作曲者

(3) 莫扎特 = 莫扎特

而克里普克则指出,由于所有的分析真理都是必然真理,根据描述论,(1)一定是必然真理。[4]它也是先验的,因为很显然(3)是先验的,进而(2)也是先验的,既然(1)表达了与(2)相同的命题, (1)也是先验的。[5]

问题很明显。克里普克观察到,(1)并非必然真理。莫扎特或许从未写过那部宏伟的歌剧;当然,他实际上写了《唐璜》,但他本可以只专注于器乐;他甚至本可以在小时候就被马车撞倒轧死,因而永不会写下任何乐曲。存在一些(1)为假的可能世界。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短篇:故事 连载中
短篇:故事
单字一名
什么类也写,不限制
3.8万字9个月前
致自己的信 连载中
致自己的信
崎亦念
无聊乱七八糟的东西致我自己文笔很差๑_๑ᐝ
0.2万字9个月前
冬失忆W 连载中
冬失忆W
冬玖辞
已完结,文笔很烂,不喜勿喷【剧情含有夸张情节,纯属个人想象,误上升角色】
2.5万字9个月前
告别邪骨团后的旅行 连载中
告别邪骨团后的旅行
一只Error_404
本在冥界生活的End遇上了邪骨团,相处一段时间却不辞而别,难得的假期里,End开始了属于他的旅行
5.3万字9个月前
梦岁华兮 连载中
梦岁华兮
执素悦清
又名女魔头的真实身份!眼前的人是她吗?不是?不!是!我叫洛淮,本是天生的强者!却被眼前的这个女子虐待了整整五年!她是魔头的女儿!她的父亲?灭......
10.4万字9个月前
末世之神明的游戏 连载中
末世之神明的游戏
陌南宸
突然的末世,猝不及防,觉醒异能,也不能完全走向人生巅峰,异兽一个接的一个,哪才是人类的净土……
10.4万字9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