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句说了一些关于一座城市的事情,而(b)句说了一些关于一个单词,也就是这座城市的名字的事情。我们会说,(a)句中使用了“Boston”这个单词,而(b)句中只是提到了这个单词。严格来说,(b)句没有提到任何关于波士顿的事情,只是提到了城市的名字。以下的句子不仅使用了并且还提到了“Boston”:
(c)“Boston” refers to Boston. (“Boston”指称了波士顿。)
我们还可以更进一步,将引号嵌套进引号中,比如:
(d)‘“Boston”’refers to ‘Boston’.(‘“Boston”’指称了“Boston”)。
对比(d)句与(c)句。(尽管两个句子看上去很像),但(c)句说的是波士顿的名字指称了波士顿,而(d)句说的是指称了波士顿的名字的那个名字指称了波士顿的名字——清楚了吗?
在某些语境中,这些微小的细节会引发很大的不同。如果我们要讨论语言的话,我们最好要先明确要讨论的是哪一小部分的语言,同时我们最好要明确我们不会在打算讨论语言的时候涉及到世界,或者打算讨论世界的时候涉及到语言。一些很严重的哲学错误恰恰就是因为在这一点上过于草率而引起的(比较出名的是两位逻辑哲学家蒯因和库尔特·哥德尔曾就这一问题有针对性地批评了罗素)。
烦请读者再听一句:在撰写哲学论文时,要避免因出于其他任何目的而使用引号。也就是说,要尽量避免使用“着重引号”——就像我为了提到着重引号而使用了它们一样。在上面的句子中,我真正想说的是着重引号本身,而非“着重引号”这个词。在最坏的情况下,着重引号给人一种闪烁其词的效果,让你在使用语言的同时又与之保持距离,这会令你的读者怀疑你是否完全支持你自己所说的那些话。
7.我们将经常性地讨论到句子或陈述的真值条件(truth-conditions)和真值(实际上我们已经提到过“真值条件”这一术语了)。前者我们指“使某一陈述为真的某一情况”或“使某一陈述为真的某一组情况”。因此,“Spot is hungry and Fido is wet(Spot饿了,Fido湿了)”的真值条件包含了“Spot is hungry(Spot饿了)”的真值条件。前者蕴含了后者,后者为前者所逻辑地包含。真值不是“此陈述为真的价值”。真值要么仅为真,如果此陈述是真的;要么仅为假,如果这个句子是假的。这些东西不是火箭科学,但是它的确使我们在研究语言哲学时使用的语言更加精准稳定,更有利于保证我们之间的相互理解。
8.“分析语句”这一观念为本书中提及的许多哲学家们所提倡、使用。这一观念的基础想法是,如果通过分析一个句子中出现的所有单词的意义就可以判定这个句子为真时,则这个句子是一个分析真理(相应的,如果通过相同手就可以段判定其为假时,则这个句子是一个分析谬误)。想要了解何为分析真理首先要接受这一概念。来看一个不再新鲜的例子:
(1) No bachelor is married. (没有一个单身汉已经结婚了。)
所有熟悉这些单词的,知道这些单词什么意思的人,都可以在这一基础上看出这个句子是真的;可以看出如果要否定这句话的话就会显得很矛盾,因为并不存在一个结了婚的单身汉——或用术语来说,对它的否定是一个矛盾式。也无需为证实这一点来组织一场对单身汉的民意调查看看他们是否都没有结婚。而对于非分析真理,也即综合真理,就是另外一个情况了:
(2)Prince Charles is not a bachelor.(查尔斯王子是个单身汉。)
或: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