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名:what is this thing called philosophy of language?
原作者:加里·坎普(GARY KEMP)
Second edition published 2018 by Routledge,请支持原作者
翻译:当归
校对:hatsushimo,拙计者沙利叶
本翻译文章基于CC BY-NC-SA 4.0发布,供学习研究,欢迎友善讨论与推敲翻译
网哲邻人部,自由自愿自主自律的联合协作哲学社科翻译社群,欢迎有志者私信加入
第二章:弗雷格语义学
• 素朴语义学的两个问题
素朴语义学的基本原则为:
(NP1)表达的意义即为其指称对象。
然后,我们专注于它的两个组成部分,即:
(NP2)单称词项的意义即为其指称对象
(NP3)一元谓词的意义在于其代表的属性。二元谓词的意义在于其代表的关系,而三元及多元代词依此类推。
戈特洛布·弗雷格的早期观点与之类似,但他在19世纪90年代写下的文章和笔记中给NP2(以及NP3)以重要反驳,并构建了一套更为复杂的理论,用以绕开二者带来的问题。它的整体对称性使其极具说服力,而其核心观点也极富影响力——不止影响了语言学,还影响了心灵哲学与认识论。本章中,我们将描述素朴语言学里那些促使弗雷格构建理论的矛盾问题,然后展示弗雷格的理论的一种版本,下称弗雷格语义学(Fregean semantics)。[1]
认知价值问题
让我们以弗雷格的著名例子开始:晚星——又称长庚星(Hesperus)——就是晨星——又称启明星(Phosphorus)。那刚刚于日落后就出现在天空西侧的闪亮物什与那恰恰于日出前才出现在天空东侧的闪亮物什同为一物,都是金星。这只是同一物体在不同时间出现在了不同地点。因此,下述为真:
(1)晨星 = 晚星。(The Morning Star = The Evening Star.)
根据素朴语义学,意义即指称。具体而言,一元谓词的意义在于它的指称对象,也就是它代表的那个对象 (NP2)。于是我们由此得到:
(2)“晨星”的意义 =“晚星”的意义。(The meaning of ‘The Morning Star’ = the meaning of ‘The Evening Star’.)
果真如此吗?根据组合性原则(the principle of compositionality),句子的意义由其组成部分的意义及其组成方式共同决定。由此推导出:如果两个句子结构相同,且对应位置的对应词汇意义相同,那么这两个句子意味着同样的东西——即,二者表述同一命题(因为句子的意义就是命题)。继续推导可得,下述句子意义相同,表述了同一命题:
(3)晨星是一颗行星。
(4)晚星是一颗行星。
由素朴语义学理论,得:
(5)“晨星是一颗行星”所表述的命题 =“晚星是一颗行星”所表述的命题。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