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理智不能把握生命
理智具有抽象性和固定性。它同物质一样具有惰性,它习惯于按照形式,机械地对待每一事物,期望在量的分析中找到一切事物的因果关系,这样它就不能把握流变。由于理智在空间和时间上都起固定作用,根本不适用于认识以绵延为本质的生命,所以柏格森说:“理智的特征就是天生不能把握住生命。”
理智的抽象性和固定性与它借助于语言来活动有关。我们的语言用同一个词语来称呼许多不同的东西,这是语言的一大缺陷。不仅每个人的心理状态不同,世间每一样事物都彼此不同。但经过语言的处理,理智抹杀了事物的个性,它从来就看不透个别事物的内部本质,只是外在地比较它们的同异,通过归纳上升到概念、范畴。总之,思维愈是运用概念进行抽象活动,它离开生命的本质就愈远。
概念把对象复制出来,用的是符号。每个理性的体系都可以采用自己的符号从不同的角度表达同一个对象。这样,对事物统一性的理解永远是任意的。柏格森由此得出结论说,简单的概念不但能把对象的具体统一性分割成若干个表达符号,而且能把哲学分成若干个派别。每一派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选择自己的筹码,与其他派别进行永无止境的赌博。哲学如果要成为一种严肃的精神工具,就必须超越概念,达到直觉。
理智在生命进化中没有什么至高无上的地位,但是由于理智同人类认识环境、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的需要分不开,它可以为满足人们的实际利益服务。应当说,理智和以理智为基础的科学虽不能获得关于真正的实在的本质的知识,但它在实践范围里有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柏格森在其哲学中处处贬低理性和科学,但他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反理性,而在于为理性和直觉分别划定地盘。理智认识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关于实在的内在的和形而上学的知识,而纯粹是为了使用实在”。理智的方法对人的行动有好处,因此它是有用的。
直觉——通往实在之路
1.直觉与理智的对立
柏格森认为,真正能获得关于实在的内在知识的方法是直觉。理智由于其空间性和社会功利性,所得到的知识是相对的。只有去掉空间性和社会功利性的面纱,我们才能回到直接当下的东西,达到绝对,而直觉不带任何空间性和社会功利性。
为了认识外在的世界和自我,我们只须服从理智的思维习惯,进行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就可以了,而认识内在的生命、绵延,或真正的自我,则必须摆脱理性思维的习惯力量,走一条相反的路,即直觉之路。直觉需要意志的努力。只有使人的心灵从理性思维的习惯方向扭转过来,超出感性经验、理性思维的范围,抛弃一切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形式,甚至不用任何语言符号,才能有达到真正的实在的直觉。
2.直觉即在绵延中思维
他把直觉与生命紧密结合在一起,认为直觉并非神秘的自在之物,也不是某些天才特有的禀赋,而是在任何生物中都能想象得到的一种认知力量。它与生命本身如此同一,以致凡有生命之处也就有直觉意识。但是,尽管它是这样简单和普遍,由于理智的遮蔽,人们只有在十分集中注意力的极少数时刻才能体验到直觉。
直觉就其与生命的同一,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本能,而本能同生命冲动向上发散的方向一致,所以直觉能把握生命。直觉就其与时间有关而不与空间有关说,是当下的内心体验,它是一下子置身于具体绵延历程中的那种努力,总是有机地把握而不是分割事物。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