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虑《单子论》(和其他文本) 中几个具体的显白化策略之前,值得重申一下莱布尼茨对他的哲学为何容易被误解所作的解释。在前引的写给 Hugony 的信中,莱布尼茨说他需要以一种非正式的方式介绍他的哲学,因为它很可能在与感官的关系上被误解。人们倾向于信赖基于感官的认识论 -- 这是阻碍他们理解他的哲学体系的主要绊脚石之一。莱布尼茨的许多核心概念和原则只能通过理智才能充分掌握,而不是通过感官或想象力(例如,参见莱布尼茨在De Ipsa Natura (G 4:508; AG 159) 中对力的评论)。莱布尼茨处理这种情况的主要显白化策略之一是利用合理的类比、富有想象力的隐喻、轶事和故事来介绍和启发他的抽象概念、原则和论点。这些隐喻和类比使读者能够对相关论点或原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让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在解释《单子论》中有限实体之间不存在跨实体因果关系的论点时,莱布尼茨有句名言: “单子没有窗户,它不容许其他事物进入或进出” (G 6:607;AG 214)。“无窗性”的比喻有助于读者理解莱布尼茨的论点,但这种理解并不完美,因为它将单子设想为广延物。
莱布尼茨经常使用图像化隐喻来描述上帝对有限实体的维系。例如,在《单子论》中,他写道:
一切被创造的或衍生的单子,都可以说是由神性时时刻刻的不断闪现而生成的。(G 6:614; AG 219)
在《神义论》中,莱布尼茨用一艘载满重物的船顺流而下的比喻来解释上帝和有限实体如何在自然过程中共同产生特定的效果 (T[24] 30-1)。隐喻和类比都提供了有用但不完美的手段来设想那些严格上无法感知或想象的事物。在阅读莱布尼茨的文本时,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这些只是隐喻和类比 -- 它们并不是要提供神圣行为在形而上学中的严格描述 (见 Whipple[25] 2015b)。
莱布尼茨信奉不可区分者同一性原理 [principle of the identity of indiscernibles]。该原理大概指出,不可能存在两种数量不同但性质相同的实体。在讨论该原理时,莱布尼茨有时会通过引用轶事和其他经验来支持该原理。在轶事中,他回忆起与一位“聪明的绅士”讨论该原理,这位绅士认为自己可以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倾听对话的 Sophia 公主 “不让他这样做;他跑遍花园寻找,但一无所获” (致 Clarke 的第四封信, G 7:372; AG 327-8)。莱布尼茨还引用显微镜学家的经验结论来捍卫该原理:肉眼看起来性质相同的物体(两滴水或两滴牛奶)在显微镜下会有所不同。无论是诉诸轶事还是诉诸显微镜,都不是对不可区分者同一性的严格证明。严格的证明将表明该原理是如何从其他原理(如充足理由律)中先验地推导出来的。
很少有人会把莱布尼茨关于不可区分者同一性原理的轶事解释成严格的论证。然而,存在更容易被误解的情况。考虑《单子论》第 17 节:
… 感知,以及依赖感知的东西,无法通过机械原理(即通过形状和运动)解释。我们想象有一台机器,其结构使其能够思考、感受并获得感知,我们可以想象它被按照相同的比例放大,这样我们就能像进入磨坊一样进入它的内部。假设在检查其内部时,我们只能发现相互推拉的部分,而永远找不到任何可以解释感知的东西。因此,我们应该在简单实体中寻找感知,而不是在复合实体或机器中寻找。(G 6:609; AG 215)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