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布尼茨在题为《关于物质的性质和交流以及灵魂和肉体的结合的新系统》的文章中首次向公众展示了他的哲学思想。这篇文章于 1695 年发表在 Journal des savants 上。如果把它与莱布尼茨的其他著作割裂开来阅读 (他的大多数读者如此),很可能不会意识到这是一篇显白文本。他为这篇文章作了如下序言:
最后,由于一些重要人物希望看到我的观点得到进一步澄清,我冒险出版了这些沉思,尽管它们一点也不通俗 [populaires],也不可能为各种思想所欣赏。我之所以决定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从在这些问题上有所启迪的人的判断中获益,因为如果要寻找并逐个拜访所有愿意给我指导的人,那就太麻烦了 -- 我将始终乐于接受这些指导,只要这些指导包含着对真理的热爱,而不是对先入为主观念的热衷。(G 4:477; AG 138)
请注意,莱布尼茨声称他的沉思“一点也不通俗”,以至于许多人并不能理解这些想法。这些话,连同对先入为主观念的评论,旨在鼓励读者认真思考他将提出的观点 -- 尽管这些观点不好理解,而且很可能会与读者当前的信仰有很大的不同。然而,莱布尼茨没有说明的是,《新系统》是按照显白的方式写成的。首先,这篇文章显然不是按照严格意义上的隐微论述所要求的定义和论证的形式来写的。其次,也许更重要的是,莱布尼茨在这篇文章中有意省略了他哲学体系中一些最具争议性的特征。
为了更全面地理解《新系统》的显白性,我们不妨将此书与莱布尼茨早先的《谈形而上学》[Discours de Métaphysique] 联系起来看。莱布尼茨于 1686 年撰写了《谈形而上学》。虽然莱布尼茨生前没有出版过这本书,但它已成为莱布尼茨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以提出实体的完整概念理论而闻名。该理论大致指出,每种实体都有一个无限复杂的完整概念,它规定了该物质将会发生的一切。例如,在犹大的完整概念中,就包含了他背叛了耶稣 (以及其他一切作为犹大的谓词的事)。莱布尼茨很清楚,他的读者可能会认为完整概念理论意味着一个人的所有行为都是必然的,因此没有人是自由的。在《谈形而上学》的正文及其章节标题中,莱布尼茨试图证明,以犹大背叛耶稣为例,尽管在犹大的完整概念中早已预见到,但犹大的背叛行为既是偶然的,也是自由的。莱布尼茨证明这一点的策略之一是,他声称犹大背叛耶稣的理由“有倾向性而无必然性”。莱布尼茨对这些棘手的哲学问题的讨论是显白的,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如此。与《新系统》一样,它并不是严格按照隐微的表述方式写成的。可以说,莱布尼茨精心选择了“有倾向性而无必然性”的语言,目的是使他的立场看起来更接近公认的观点。
《谈形而上学》的各节标题被送给了当时颇负盛名的神学家和哲学家 Antoine Arnauld,以了解人们对文本的接受程度。Arnauld 的答复并未鼓舞莱布尼茨:
在这些思想中,我发现了许多令我震惊的东西,如果我没有弄错的话,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觉得这些东西是如此令人震惊,我不明白这些全世界都会拒绝的文字能有什么用处。(G 2:15)
Arnauld 以实体的完整概念理论为例,认为它导向一种“致命的宿命论”,会破坏人类自由的可能性。莱布尼兹试图在《谈形而上学》的各节标题中避免这种暗示,但至少对 Arnauld 来说,他的努力并没有奏效。莱布尼兹试图在随后的信件中消除 Arnauld 的担忧。他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