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Resnik和Shapiro的结构主义立场有时会被等同起来,但考虑到已经提到的差异,这是有些许误导性的。不过,两者还是有很大的重叠。两者都承认数学结构是一些其中带有位置等的模式,(不管这些模式是否因此在实在论意义上被当作成熟的对象)。且对于Resnik和Shapiro来说,同构(isomorphism)的概念是至关重要的(或一些相关的、更一般的等价性(equivalence)概念;见Resnik 1997和Shapiro 1997)。也就是说,对于相关的结构/模式,两者可以被任何一类相关的同构关系系统所例化。这对应于这样一个事实,即有关的公理系统,对于自然数、实数以及类似的情况,都是范畴的(或者在集合论的情况下是准范畴的)。当然,并不是每个数学公理系统都有这个特点,例如,群论或环论的公理系统允许非同构实例或模型。对于Resnik以及Shapiro来说,这种“代数”理论要用不同的、更为衍生的方式来处理;他们的结构主义观点是意在主要适用于“非代数”理论,范式性地讲,是主要适用于算术。
20世纪80年代还有另一种结构主义的立场,它与此截然不同,显然不是实在论的立场,即Geoffrey Hellman提出的立场(参见Hellman 1989, 1996及以后的文章)。对Resnik和Shapiro来说,灵感是1965年Benacerraf的文章,而Hellman的出发点则是1967年Putnam的文章。事实上,Hellman的“模态结构主义”意在系统地发展Putnam的模态化if-then-ism。如今,模态方面的内容被详细地阐述出来了,而且实在巧妙,包括对于集合论的情况(在Zermelo等人的工作基础上)。
对Hellman来说,一个句子,如“2+3=5”被分析如下:
必然地,对于所有关系系统M,如果M是Dedekind-Peano公理的一个模型,那么2ᴍ+3ᴍ=5ᴍ 。
为了避免非空性问题,他增加了以下假设:
可能存在一个M,使得M是Dedekind-Peano公理的模型。
(我们将在下面回到它的正当化)。
正如Hellman所明确指出的,他的目标是发展一种“无结构的结构主义”(Hellman 1996)的形式,因为由Resnik和Shapiro所假设的抽象结构的存在,被他的立场的模态方面(以及关于必然性和可能性的相关假设)所取代。事实上,Hellman的立场意在成为一种唯名论的形式,即取消对任何一种抽象实体(不仅是抽象结构,而且还有集合等)的诉求。然而,它也并不意味着要依赖possibilia,即以某种模糊的意义存在的可能对象。这就导致了Hellman对有关模态的一种具体理解。它们是被认为基本的,即相关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不能再还原为任何东西。另一方面,它们正是以模态逻辑的法则(系统S5的法则)所清楚规定的。
1.3 结构主义立场的第一种分类法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Shapiro和Hellman的立场常常被当作结构主义的两大选择。(这一点在Hellman & Shapiro 2019中仍有体现。)由于它们有很大的不同,这已经表明,将“数学哲学中的结构主义”视为一种唯一的立场或统一的观点是错误的,即使某些一般性的口号是共同的。除此之外,其他版本的结构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开始扮演主要角色(我们将看到,包括其时间可以追溯到比20世纪60年代更久远的“集合论结构主义”的形式)。因此,关于结构主义的讨论变得既丰富又复杂。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