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说,如果我们换一种说法,即两个实数一个趋于另一个,最终的距离是无穷小ε时,我们说的实际是这两个实数间的距离“没有最小,只有更小”的这个趋近过程。
这个描述或者定义,才是无穷小的本源描述或定义。
这一点是必须牢记的。
也即当我们说0.9999999........最终以1.0000000........为不可达极限也就是最终二者大小或距离相差无穷小ε,在“新体系”中表示就是有一个无穷位后的“最后一位”,它是数值也是9时;当我们说有一个实数无限趋近于0而不是0,即以0为不可达极限也就是与0的距离“最终”为无穷小ε或在前无穷位都是0,而“最后一位”为1,也即得到了“新体系”下的表示0.0000000000000..........(→∞)......1=1/∞=ε时(注意,这一“实数”在原体系中是无法被表达的);当我们说有一个实数从小的方向无限趋近于0.9999999........或“新体系”下的表示0.9999999.......(→∞)..........9时,也即它为不可达极限,最终得到“新体系”下的表示的一个实数:0.9999999.......(→∞)...........8(“最后一位”为8,注意,这个“实数”在原体系中是无法被表达的)时;或更普遍地,任意两个一般实数的一个以另一个为不可达极限,即如上文的B实数无限趋近于A实数,最终得到“新体系”表示下的0.2934483893823882.......(→∞).......6时(在原体系下无法完整表示出这个实数)。
甚至被它所趋近的那个作为极限的实数A:0.2934483893823882.......(→∞)........5(也同样在原体系下是不能被完整地表达出的)。
当我们这样说,这样去构造“新体系”下的实数时(原本无穷位的实数有了“最后一位”,两个无限趋近的实数在“新体系”下的“最后一位”相差1,等等,我们实际上只不过是在重复那个无比朴实的原则“没有最小,只有更小”。
我们可以将其就看为(或令其“等价于”)一个“新体系”下的无穷位后有那个“最后一位”的实数。
其理论基础或出发点是:当两个实数一个以另一个为不可达极限时,按传统ε-δ语言或定义、操作,ε、δ都可以任取任何值(当然是有定义中所要求的相互关联的),因此当然就可以无限小下去。
当任取一表示具体实数而非无穷小的ε时,无论此时ε多小,按传统上的实数的稠密性,这两个实数间仍有无穷多个实数存在。
当我们把这个实际需要无穷多步的过程或“操作”看成一个整体对待时,我们可以就认为“完成”了这个无穷步的过程或“操作”(因为已经把它们当作一个整体事件看待了。现实中当然不可能完成),于是这个变动的实数(去趋于其不可达极限的那个)可等价地认为已经“越过”了除它自己外的所有该越过的实数,“到达”了那个与作为目标的不可达极限只相差无穷小的位置,这样的一个实数,我们可以等价地用“新体系”表示法表示成无穷位后有最后一位,而且最后一位的数值与其不可达极限差1的一个实数。
因为如此表示的两个实数,其间已经不可能再有其它实数插入,被视为两个最靠近的独立实数。
也就是说,这种“新体系”下的实数表示,无非就是一个在“功能上”等价的说法或定义。
是一个“如果无穷位的实数可以有最后一位,它将会如何”的描述,并不是说真的在现实世界中在经历了无穷位(其实包括任何的无穷)我们可以现实到达那个本不存在的“最后一位”。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