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楚国始创于公元前11世纪,与齐、燕、鲁等国均属于西周早期受分封的诸侯之一。只不过与齐、燕、鲁封侯不同,楚国的先祖熊绎,在周王那儿讨到的只有子爵。
按《礼记》规定,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与前面几位相比,楚国封地小了不少。所谓五十里之地,即方圆五十里。方圆也称方员,即土地与人口的集成。说白了就是楚国的这块五十里封地,不仅地小,人也少。
为了侍奉祖先,楚国连块像样的土地都没有,就连祭祀用的牛,都还得到鄀(ruò)国去偷一头回来。
但人总得吃饭。尽管受封楚地的环境恶劣,但从熊绎起,楚国就依托荆山资源,以长江之水灌溉农田,发展农业,开采铜、铁,储备军事力量。
在数代国君的励精图治下,楚国逐渐富强起来。
楚君熊通有次突然对隔壁的随国用兵,并一举歼灭了随军主力。随国国君随即派使者前往楚国讨要说法。
熊通见到随国使者后,立马换了个笑脸,说自己蛮夷出身,现在中原诸侯都在各自征伐扩张势力。我有一支不像样的军队,敢为周天子平定诸侯纷争,只是需要周天子赐予我更高级的封号,以正楚国之名。
随君听闻使者回报后,不敢不从,于是替楚君向周天子请封尊号。谁知道周天子虽然式微,却对“蛮夷”保持了一贯的优越感,一口拒绝:他也配?
得知消息后熊通勃然大怒:“王不加位,吾自尊耳。”于是自称王号,为“楚武王”。
楚国的僭越,让天下诸侯间的斗争变得更加激烈了。
到了楚武王之孙楚成王时代,阻碍楚国向北扩张的国家基本被打残,成了楚国的附庸,自此楚国称霸江东。
与先代楚王一样,楚成王同样是个热衷于对外扩张的主。但与“一怒称王”的爷爷楚武王不同,楚成王还是很“尊重”周王室的,毕竟周天子是公认的天下之主。这对亟需正名的楚国而言或许是一条出路。
于是刚即位的楚成王即派使者前往周王室的所在地洛邑,向周天子进贡,当时的周惠王看到楚国的贡品后,即赐以“胙肉”(一种祭拜天地用的肉制品),并告诫他好好镇守南方,能平定夷、越各族的动乱就行,别妄想参与中原诸侯争霸。
按说赐“胙肉”以及特许楚国镇守南方,已经等同于认可了楚国的诸侯之位,只差一个名号罢了;但楚成王显然不满足。
借着周天子让他镇守南方的命令,楚国开始了向南扩张的征途,国土疆域一度抵达今天的湖南北部、洞庭湖一带。
有了这些土地做支撑,楚国决定以当时身处中原腹地的郑国作为突破口向北扩张,力图改变楚国在中原各国之间的印象。
此时齐国在管仲的改革下,已经摆脱贫困变得富强。而齐桓公也于数年前召集鲁、宋、陈、卫、郑等国会面,达成军事同盟。如今楚国数度攻打郑国,不是等同于挑衅齐国吗?
为了打压楚国这个南蛮子的嚣张气焰,齐桓公领导军事同盟里的的另外七个国家,组成“八国联军”,先攻下之前已被楚国打残的蔡国,然后入侵楚国。
面对这场战争,楚成王明白,即便是公认的霸主齐桓公,也不可能仅凭一国之兵灭亡自己。
在明晰了敌我双方的态势后,楚成王派出使者质问齐桓公:“齐、楚两国相距甚远,你没事跑到我家门口撒野,是什么道理?”楚成王以此暗示齐国出师无名,也表明楚国国土不容侵犯。
不过面对楚国使者的质问,齐桓公并不接招,反而质问楚国使者:楚王为何断了周天子的供养?
春秋时代,祭祀和战争才是国家大事。周天子是君,楚王是臣,在这个还披着礼仪外衣的时代,楚王不纳贡,自然给了中原诸侯予以讨伐的借口。
面对齐桓公的反问,楚成王大方地承认了自己的疏忽。
不过有法子噎回齐桓公的楚成王,却败给了那个曾经受自己庇护的晋国公子。
帝王传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