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晋献公因为宠幸骊姬,欲立骊姬之子为太子,于是驱逐晋国公子申生、重耳、夷吾。重耳踏上了流亡列国的道路。
几经周转,重耳从北方逃到南方,进入楚国境内。
楚成王自然不会放过重耳这块“活招牌”。毕竟在中原诸侯中,晋国是个不亚于齐国的大国。而且重耳素有贤名,若能借重耳之名为楚国争得名列中原的机会,不失为一笔好买卖。
于是流亡楚国的重耳,得到了楚成王“九献”之礼的招待。所谓九献之礼,即周天子用来招待上等诸侯的一种礼仪。这无疑是一种超规格接待。
在某次席间,趁着酒意正酣,重耳对楚成王许下承诺:假若自己能成为晋国国君,日后两国交战,一定退避三舍(一舍等于30里)再开战。
继承晋献公位置的是重耳的弟弟夷吾,史称晋惠公。晋惠公野心太大,伐秦时不慎被秦穆公所俘。为保晋国太平,晋国只能将太子献给秦国当人质。趁此机会,秦穆公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晋国太子,以此把控晋国朝堂。
此时流亡在外的重耳成了下一任晋侯的热门人选。
晋惠公十四年(公元前637年),晋惠公薨逝。太子圉成了新任晋国国君,史称晋怀公。
然而重耳归国之后,由于贤名早已远播,晋国上下纷纷倒戈投向重耳,晋怀公失势,重耳登基,是为晋文公。
逐渐坐稳君位的晋文公,不可避免地加入到中原诸侯的争霸战中,于是晋、楚之间必有一战。
果不其然,就在晋文公即位的那年,楚国率先对宋国发难。
作为曾经的流亡之地,晋文公对宋国也有着特殊的感情,宋国又派出使者向自己求援,不帮说不过去。于是试探性地对楚国的两个盟友——曹、卫两国发动战争。
楚成王在楚国贵族、令尹成得臣的一再要求下,跟晋国开战。
晋文公也是信守承诺之人,一开战就命令部队后退90里。
不明所以的楚军以为晋军害怕自己,一时大意被晋军击溃,楚国大败。
这时太子熊商臣发动宫廷政变,逼令父亲自杀,一代雄主就此陨落。
进入战国时代,曾经的春秋大国晋国已被瓜分为赵、魏、韩三个小国,而东方的齐国也被国中权臣田氏篡夺,改称田齐。存活下来的诸侯国开始在自己的国中开展改革。
时代不一样,效率自然也不同。
如今的楚王是楚悼王。与过去的楚王相比,他更加谨小慎微,在贵族面前都抬不起头来。听闻吴起是帮助魏国实现霸主之梦的人才,楚悼王遂任命他为楚国令尹,授权他对楚国实行变法改革,重点则是对付顽固不化的贵族势力。
楚国贵族对于吴起变法抵触颇多,而主导这场变法的与其说是吴起,不如说是楚悼王,因此楚悼王在世时,楚国贵族尽管对吴起恨之入骨,却不敢轻举妄动。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突然驾崩。对于深受变法之害的楚国贵族而言,那一天无疑是个大喜的日子。
在楚悼王的葬礼上,楚国贵族们怒目等待着那个令人愤恨的令尹吴起。他们要做的不仅是杀吴起,更要断绝楚国的变法革新之风。
面对义愤填膺的楚国贵族,吴起明白此去定然是死路一条。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吴起扑倒在楚悼王的尸体上,紧紧地抱住他,楚国贵族们的箭将二人同时射穿。
接过王位的楚肃王明白吴起伏尸楚悼王之上的用意,因此等待楚国贵族们的,是族灭的下场。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开始了他讨灭六国的征途。
在秦始皇灭六国的路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闻风投降,楚国明知道亡国的结果无法改变,但仍然全民皆兵。楚王负刍派大将项燕(项羽的祖父)率军抵抗秦国入侵,并以武力收回被秦占据的大片失地。
公元前225年,项燕率领楚国仅剩的20万精锐大败秦军,天下震动,秦王嬴政震怒。
帝王传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