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稻米的“长江中下游起源说”,占据了学界的主流。那么,作为长江下游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文明,上山遗址是不是栽培稻的起源地之一?
蒋乐平说,此前发现的湖南玉蟾岩遗址,两度出土了超万年的有人工育化迹象的稻谷,但数量远不及上山遗址;江西仙人洞遗址也有距今超万年的水稻遗存,但仅仅是栽培稻的植硅石标本。
作为面积超万平方米的旷野遗址,上山文化所蕴藏的丰富稻作遗存,对于探寻新石器早期的农业文明,具有着独特价值。
北京大学严文明教授说,研究稻作农业如何起源需要有多方面证据,但上山遗址发现的稻壳,证明当时的人已把稻米作为一种重要的“食物资源”,很可能已经开始了栽培水稻的过程。
蒋乐平指出,陶器胚胎中发现的稻作遗存,应该区分瘪壳和稻壳。如果是瘪壳,可能是先人将部分发育不良的野生稻,作为坚固、耐火的材料加入制陶的泥土中;如果是稻壳,则说明先人有意识地取用稻米作为食物,就更能支持栽培稻的起源说。上山发现的稻作遗存,恰恰是后者居多。
赏景色品味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