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王翠在第五生产队的女社员中那是很有些名气的,这个名气不光因为她本人长得比较漂亮,是大队长王运河的侄女,还因为她曾经立过“大功”。
据说,王翠打小就对农业科技感兴趣,经常看一些有关的书籍。那年,王翠刚从公社中学初中毕业回村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不久,就在一片玉米地里发现了零星的“蚂蚱”。因为蚂蚱经常在田地里出现,所以没有引起社员们的注意。然而,王翠却发现了这些“蚂蚱”的异常。她在有关的农业科技书里看到过介绍,蚂蚱与蝗虫相似,但通常体型较小,色彩较为鲜艳,且鸣叫声的节奏与蝗虫不同。蝗虫的体型通常比蚂蚱大,成年蝗虫的体型可以达到5-7厘米,而蚂蚱的体长一般在3-4厘米左右。就是根据这些特征,她敏感地认定,这块玉米地里出现的啃食玉米叶的小动物不是蚂蚱,而是令人恐怖的“蝗虫”!
说到“蝗虫”,很多人都听说过。蝗虫可以说是世界性的害虫,其为害历史之久、范围之广、危害之严重超过各类昆虫。大量的蝗虫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农作物等植物吞食干净。据史书记载,中国历史上迭起蝗灾,受灾区多集中于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等省。新中国成立后,蝗灾也是经常发生,特别是1964年,冀省蝗灾大爆发,是上年的4倍。正因此,防治蝗灾始终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从1964以后,冀省还未发生过严重的蝗灾。
王翠把自己的发现首先告诉了队长董贯平。她说,我感觉那些个“蚂蚱”就是蝗虫,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消灭,让它们泛滥起来,就要爆发蝗灾了!董贯平开始还不信,说这么多年没有蝗灾了,哪来的蝗虫。但是,董贯平毕竟是高中毕业,又是民间的“气象专家”,头脑还是比较清醒的。他马上又向自己的大哥,村支书董贯英作了汇报。董贯英一听感觉非同小可,立刻赶到公社,向公社书记杨文忠汇报了情况。杨文忠说,这样,我让公社的农技员跟你去现场,如果确认是蝗虫,全公社都要开展防治工作。另外,我还要向县委汇报。
多亏王翠发现及时,北洼公社,甚至全县,全地区的蝗灾被消灭在萌芽状态。为此,王翠还受到了府北县和北洼公社的表彰。县里奖励了她一辆永久牌的自行车,公社奖励了她一台电子管的收音机。
虽然他们到北洼村插队快半年了,有关王翠的“事迹”郑璞玉以前没有听说过。队长让郑璞玉跟王翠打农药时,何婉萍也在。她悄悄对郑璞玉说,你知道王翠吗?郑璞玉说,她不就是咱们五队的女社员吗?何婉萍神秘地一笑,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王翠可不简单,她可以算是半个农业科学家。一听这个,郑璞玉来了兴趣,那你快跟咱说说。何婉萍道,我也是听我姑姑说的。听了何婉萍的介绍,郑璞玉说,那我要好好向人家学习。
狼河之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