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名为“镜”的虚拟化身。一切始于我五岁那年,彼时我对成人世界那些冗长而虚伪,充满潜台词的社交辞令感到极度的困惑与生理性厌恶,却对数学公式的绝对严谨、哲学命题的终极追问以及各种抽象符号背后所蕴含的宇宙韵律,产生了炽热的痴迷。
我利用资源网络,绕过所有常规的监管与追踪,悄然创建了一个社交媒体账号,并将其命名为“镜”。
最初的发布是带着孩童式未经雕琢的天真与深邃:可能是一幅描绘“无限循环的蛇”的涂鸦,或是一句对“梦境为何比现实更真实”的形而上学诘问。
但随着我心智的飞速成熟和阅读量的指数级增长,“镜”所发布的内容开始变得极其凝练晦涩,却往往能直指事物最核心的本质。
可能是一句解构“爱情”不过是生化反应与社会建构混合物的冰冷断言,一个关于“时间可能并非线性流逝而是量子态叠加”的惊人猜想,一幅融合了卡巴拉生命之树与DNA双螺旋结构的简约图示,或者仅仅是一个孤零零的数学符号,如“∂”或“∫”。
我从不与任何关注者互动,从不回复评论或私信,如同一个悬浮于网络虚空中,绝对理性的观察者与神谕发布者。
这种极致的神秘主义风格,惜墨如金却字字珠玑的做派,经过长达十年的坚持,竟然在某些特定圈层中,吸引了某些追随者。
他们中有看透世情的科学家,离群索居的哲学家,致力于突破认知边界的先锋艺术家,以及大量在世俗中感到迷失,渴望找到更深层精神坐标的年轻灵魂。
在他们的集体想象中,“镜”是一位隐居在阿尔卑斯山深处的百岁智者,某个传承古老智慧的秘教首领,甚至是来自更高维度的意识体在地球网络的投影,他们虔诚地剖析“镜”的每一则发布,在评论区进行堪比学术研讨会的严肃辩论,将“镜”奉为黑暗中指引方向的灯塔和颠覆僵化思维的催化剂。
我以绝对的冷静旁观着这场由我无意间引发的思想运动,如同观察培养皿中微生物的集群行为。
看到那些在现实世界中德高望重的学术权威,为我一则随手写下的关于“自由意志可能是复杂系统的幻觉”的简短笔记而激烈争辩甚至彼此攻讦,我心中偶尔会掠过一丝带有上帝视角的讥诮。
但更多时候,我将“镜”视为一个可以释放我那些过于惊世骇俗或不容于现实世界的思想的减压阀。
“镜”是我剥离了肉体凡胎与社会身份之后,最纯粹、最赤裸的思想结晶的投射,是我在这个令人失望的世界上,为自己保留的一片绝对理性的精神飞地。
不久之前,在与温克一次关于佛教“缘起性空”思想与当代量子纠缠理论之间奇妙对应关系的深夜长谈后,我对 “个体意识与宇宙整体”、“有限生命与无限可能”、“内在规律与外在显现” 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个全新的顿悟。我将其高度抽象并凝聚为一个核心符号:∞。
在我看来,这个符号不仅代表着数学上的无穷,还隐喻着每一个存在的个体意识,其内部都蕴含着无限复杂的潜能和演化路径,同时,每一个个体又通过某种类似宇宙弦理论的共振或荣格集体无意识的深层次连接,与其他个体乃至整个宇宙网络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一个生生不息的动态整体。
真正的智慧,在于觉醒到自身内在的无限性,并洞察自身与整个无限网络之间的关系。
于是,我以“镜”的身份,发布了一张极致简约的图片:背景是吸收一切光线的漆黑,中央只有一个散发着微弱冷光的线条勾勒出的∞符号,没有配文,没有解释,如同宇宙诞生之初的奇点。
幻之镜像-d498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