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得直翻白眼——得了吧!你后宫里的戚夫人、薄姬,哪个不是貌美如花?戚夫人能歌善舞,薄姬温柔贤淑,你要是真节俭,怎么不把你宠爱的戚夫人送去和亲?可这话我不敢说,只能尴尬地笑了笑,站在一边不吭声,心里却把刘邦和刘敬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个遍。
就在这时,刘邦眼里闪过一丝狡黠,那眼神快得像闪电,我刚捕捉到,就见他冲旁边的太监喊:“传刘敬进来!”
我心里“咯噔”一下,瞬间就明白了——好啊!你俩合起伙来演我呢!故意把这些拿不出手的宫女摆出来,就是想让我觉得“这样的宫女送过去会坏事”,然后主动跳出来,替你们去和亲!既省了选公主的麻烦,又能让我这个“献奇策”的人去收尾,日后传出去,还能说刘邦“善用人才,连女子都愿为国家分忧”,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这老狐狸,算计到我头上来了!
既然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我也懒得跟他们绕弯子。没等刘敬从走廊那头走过来,他那圆滚滚的身子刚出现在拐角,我就往前一步,朗声道:“陛下,民女虽不才,却也知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如今汉朝与匈奴僵持,和亲是最好的法子,民女愿意为皇上分忧,替汉室去漠南见冒顿单于!”
刘邦明显愣了一下,手里的玉如意停在半空,眼神里满是疑惑——估计他早就料到我会哭哭啼啼地推脱,说“民女身份低微,恐辱没汉室”,没想着我会这么痛快地答应。刘敬也快步凑过来,小碎步迈得飞快,在刘邦耳边小声嘀咕了几句,声音压得很低,像蚊子叫,我只隐约听见“识大体”“可用”几个字。刘邦听着听着,脸上的疑惑就变成了笑意,那笑意从嘴角蔓延到眼底,连眼角的细纹都舒展开了,像开了朵花。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抬起头,看着我,语气里带着几分真切的赞许:“好!好一个‘为国家分忧’!三日后,就让刘敬带着护卫,送你去漠南见冒顿。你说说,除了宫里准备的陪嫁——金银、锦缎、粮食,你还想要点啥?只要朕能满足的,都给你。”
我目光扫过他腰上——那里挂着一把小巧的匕首,匕首鞘是鎏金的,在阳光下泛着暖黄的光,鞘尾还缀着颗红色的玛瑙珠,看着就锋利。我伸手指了指那把匕首,又补充道:“陛下,民女别的都不要,就想要您腰上这把金色的小匕首,再要几包草药就行——比如治风寒、止腹泻的,到了漠南水土不服,也好有个防备。”
刘邦更疑惑了,皱着眉把匕首解下来,递到我手里,语气里满是不解:“就这些?你不再多要些金银珠宝,或者绫罗绸缎?漠南苦寒,多带些财物,也能让你过得舒坦些。”
我接过匕首,拔出来看了看——刀刃泛着青白色的光,锋利得能映出人影,果然是青铜铸的!心里暗笑:金银珠宝再多,到了匈奴也不一定管用,说不定还会被冒顿的手下惦记;绫罗绸缎穿在身上,在漠南的风沙里几天就破了,还不如一把匕首能防身。这青铜匕首看着小巧,实则锋利得很,关键时刻能救命!草药嘛,更是刚需,漠南的冬天比长安冷多了,万一冻着、拉肚子,没药可就麻烦了。
“陛下,”我把匕首鞘好,双手抱在胸前,语气诚恳,“民女去和亲,是为了汉朝与匈奴的和平,不是为了个人享乐。有这把匕首防身,有草药保命,就够了。”
刘邦盯着我看了半天,眼神里的探究渐渐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复杂的情绪——有赞许,有愧疚,还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惋惜。他点了点头,没再多说,只挥了挥手:“你先回去吧,三日前会有人去桃林接你。”
谢过刘邦后,我转身就准备走,刚走到走廊拐角,他突然叫住我:“女人,你……恨朕吗?”
饲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