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嬷嬷事件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长春宫漾开层层涟漪,但很快便被更大的宫廷日常所吞没。只是宫人们再见到尔晴时,眼神里除了往日的客气,更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敬畏和好奇。
尔晴对此浑不在意。她花了半天时间,仔仔细细地将长春宫里里外外、尤其是皇后娘娘的起居之处“摸排”了一遍。前世模糊的记忆像散落的碎片,她需要尽快将它们拼凑起来,找出那些可能对皇后不利的隐患。
皇后的身子骨,一直是尔晴心中的痛处,也是前世悲剧的起点。这一世,她绝不能让娘娘再郁结于心,衰弱下去。
此刻,她正站在小厨房外,看似在监督宫女们准备皇后的午膳,实则目光锐利地扫过每一个环节。新鲜的食材,洁净的灶具,忙碌但有序的宫人……表面看来,一切并无不妥。
但当她目光落在一个正用小火慢炖的紫砂药罐上时,眉头几不可查地蹙了一下。那是太医给皇后开的温补药膳,说是春日里调养气血所用。
“这药膳炖了多久了?”尔晴状似随意地问负责看火的小太监。
小太监连忙躬身回答:“回尔晴姐姐,按太医吩咐,巳时初开始炖的,得足两个时辰呢。”
“一直是你在看火?”
“是,奴才不敢怠慢。”
尔晴走近几步,药罐盖子的气孔中飘出淡淡的药香,似乎并无异常。但她前世后期为了争宠固位,也曾钻研过一些药材知识,虽不精深,但对某些气味特别敏感。
她微微吸了吸鼻子,在那片复合的药香中,捕捉到了一丝极细微的、不和谐的清苦气味。很淡,几乎被浓郁的参芪味道掩盖。
是黄连?不对,黄连苦味更浊。是龙胆草?似乎也不完全像。
她心头疑云顿生。皇后的体质偏虚寒,温补方子里怎会加入如此寒凉之药?虽量极少,但日积月累,足以损伤根本!
“这方子是太医院哪位太医开的?”尔晴不动声色地问。
“是院判齐大人亲自拟的方。”小太监答道。
齐汝?那个后来被证实与纯妃、继后都有牵连的老滑头?尔晴的心沉了下去。果然,阴谋这么早就已经开始了吗?而且做得如此隐蔽!
直接去质问齐汝?无凭无据,打草惊蛇。告诉皇后?娘娘心善,未必会立刻疑心德高望重的老太医,反而可能觉得她多心。
怎么办?
尔晴眼神闪烁,脑中飞快运转。直接砸了药罐?太蠢。偷偷换掉?治标不治本,还会让下手之人更加警惕。
必须找个机会,当众揭穿!而且要快、狠、准,让对方无法抵赖,也无法再暗中下手!
机会……很快就来了。
午后,养心殿的小太监来传话,说皇上批阅奏折累了,召皇后娘娘去御花园的澄瑞亭一同用些茶点,赏赏初开的碧桃。
皇后欣然应允,吩咐明玉和尔晴随行伺候。
尔晴心中一动。皇上也在?太好了!这简直是天赐良机!
澄瑞亭临水而建,四周碧桃初绽,嫩红粉白,春意盎然。帝后二人分坐亭中汉白玉石桌两侧,气氛融洽。乾隆心情颇佳,正与皇后说着前朝的趣事。高贵妃、嘉嫔等几位妃嫔也受邀在座,笑语晏晏,看似一派和谐。
明玉小心翼翼地奉上香茗,尔晴则垂首侍立在皇后身后稍远的位置,目光却时不时地飘向长春宫的方向——算算时间,那罐药膳应该快送来了。
尔晴重生之不服就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