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摊牌之后,生活似乎真的按下了一个奇妙的暂停键。
司徒宸那边彻底沉寂了下去。没有电话,没有突然的探视,甚至连那份修改好的《共同抚养协议》也没有再送来。仿佛他真的遵守了诺言,从他们的生活中暂时隐退了。
林晓棠度过了一段相对平静的日子。白天在“拾光”公司努力工作,她的能力和急智渐渐得到认可,开始独立负责一些小项目。晚上回家陪小墨,给他读故事,教他一些这个年龄孩子该学的知识(尽力过滤掉原主可能灌输的“超纲”内容),日子简单却充实。
她甚至开始慢慢适应这个没有硝烟、没有司徒宸随时出现的世界。
内心吐槽也逐渐日常化:
‘甲方的需求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还能再多一点……’
‘小墨今天居然问太阳为什么不是绿色的?很好,这很五岁,保持住!’
‘楼下早餐店的包子又涨了五毛钱!通货膨胀才是世界永恒的主题!’
能量+2(日常向吐槽)。
然而,这份宁静之下,潜藏着细微的不安。
她脑海里的系统,自那晚发出诡异的杂音警告后,就再也没了动静。没有任务提示,没有能量结算,甚至连基础的界面都变得极其模糊,仿佛信号不良的老旧电视屏幕。
这让她心里没底。系统是故障了?还是因为剧情偏移太严重而“死机”了?这对她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她还能不能回家?
而小墨,似乎也敏锐地察觉到了什么。他不再主动提起“司徒叔叔”,但有时候会看着窗外发呆,或者在做手工时,无意识地画出三个手拉手的小人。
林晓棠看着这样的儿子,心里五味杂陈。她知道,孩子对司徒宸已经产生了真实的感情,那种血缘的羁绊和这段时间的相处,不是轻易能抹去的。她之前的摊牌,阻止了剧本,但也可能……伤害了孩子真实的期待。
这种矛盾的心情,让她无法完全放松。
司徒宸的日子,同样不平静。
天台上那番话,如同在他精密运转的世界观里投下了一颗炸弹。他需要时间重建认知。
他不再将林晓棠和小墨视为需要破解的谜题或需要纳入掌控的项目,而是尝试着,去理解“真实”。
他让特助撤回了所有调查人员,停止了任何形式的监控。他开始阅读那些他曾经嗤之以鼻的育儿书籍和儿童心理学报告,试图弄明白一个五岁孩子的真实需求和情感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
这个过程对他而言,比完成任何一宗跨国并购案都要艰难和挫败。他发现,书本上的理论,在面对一个具体、鲜活、且拥有超高智商和独特成长背景的孩子时,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但他没有放弃。这是一种全新的挑战,而他从不畏惧挑战。
他尝试做出改变,方式却依旧带着司徒宸式的笨拙和“壕”气。
一天,林晓棠接到幼儿园老师的电话,说有一个给孩子们的“匿名惊喜礼物”送到了幼儿园,指定是给林小墨和他的好朋友小杰的。礼物是两套最新款的、适合儿童入门的天文望远镜和科普绘本,价值不菲,但没有任何署名。
老师语气兴奋,林晓棠却瞬间就猜到了是谁。
内心吐槽:‘匿名?惊喜?司徒宸你还能再明显一点吗?!你这跟戴着墨镜口罩穿西装在街上发传单有什么区别?!’
能量+1。
她本想拒绝,但听到电话那头老师和小墨还有其他小朋友兴奋期待的声音,又忍住了。她不能因为自己的情绪,剥夺孩子的快乐和社交机会。
最终,望远镜留在了幼儿园的公共活动室,供所有孩子观察使用。小墨玩得很开心,回家后还兴奋地跟林晓棠描述了很久。
又过了几天,林晓棠发现总能在下班路上“偶遇”一些性价比极高的小摊或临期折扣店,买到非常新鲜便宜的食材和生活用品,大大缓解了她的经济压力。她怀疑这也是司徒宸的手笔(通过大数据分析她的行动路线和需求?),但找不到证据。
这短剧剧情好下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