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末的麟州,终于褪去了残冬的凛冽。春风拂过黄土高原,将坡地上的草芽吹得冒了尖,嫩黄的芽尖点缀在灰褐色的土地上,透着勃勃生机。
离校场不足半里的平地上,早已热闹起来 —— 当地的百姓扛着锄头、铁锹赶来,边防将士们则抬着石块、木料穿梭其间,连七八岁的孩童都提着小篮子,帮忙捡拾地上的碎砖,一派军民同心的景象。
柳轻眉穿着一身便于劳作的石青色窄袖胡服,腰间系着绛色的腰带,将朱漆药箱斜挎在肩上。她手中展开一卷泛黄的图纸,图纸上用墨线细致地勾勒着医馆的布局,边角处还有她用朱砂标注的小字。
见沈知意和苏明远走来,她连忙招手。
柳轻眉:你们可来了!快看看这地基,按太医院的规制挖了三尺深,底下铺了三层夯土,还掺了石灰防潮 —— 麟州雨水虽少,但冬春的潮气厉害,不然药材容易霉变。
沈知意俯身摸了摸地基边缘的夯土,质地紧实,指尖还沾了些湿润的泥土,笑着说。
沈知意:“这夯土的手艺真好,比汴京有些民房的地基还扎实。
柳轻眉:都是将士们和百姓一起夯的,
柳轻眉指着不远处几个赤着胳膊的汉子,
柳轻眉:那是李大叔,他家儿子就是边防的将士,听说要建医馆,连夜带着乡亲们来帮忙。
说着便引两人往图纸前走。
柳轻眉:医馆总共分三进:前院是诊疗和药房,药房靠窗的位置我留了大窗台,方便晾晒药材;中院是病房,设了二十张床位,方便将士们躺着;后院除了晒药场,还留了块空地,打算种些常用的草药,比如薄荷、艾草,不用总从汴京运。
苏明远凑过来看图纸,指着药房的位置问。
苏明远:药房的橱柜打算用什么木料?麟州多松、柏,柏木防虫,用来放药材正好。
柳轻眉:苏学士说得对!
柳轻眉眼睛一亮。
柳轻眉:我正愁木料的事,就用柏木。之前问过当地的木匠,说柏木做橱柜,药材放一年都不会生虫。
这时,折景渊大步走来,他刚巡查完校场的训练,身上还带着淡淡的尘土气息。他指着医馆东侧一片平整的空地,对三人说。
折景渊:我让人在那边建个礼器库,和医馆连在一起,中间开个月亮门相通。礼器库分上下两层,上层放祭祀用的鼎、爵这些,下层留着放医用物资,比如药箱、绷带,这样祭祀时医官取用品也方便,不用来回跑。
沈知意点头赞同。
沈知意:这样既省了占地,又能让礼、医两处相互照应,真是周全。
她忽然想起什么,从袖中取出外祖父的一本手稿。
沈知意:我外祖父的手稿里提过,朔方军曾将祭器库和药库设在一起,说‘礼以安魂,医以治身,本是一体’,没想到将军也想到了这点。
折景渊接过手稿,翻了两页,眼中满是敬佩。
折景渊:老大人真是深谋远虑,我们现在做的,算是继承他的遗志了。
苏明远这时从随身的包袱里取出一摞装订好的纸卷,笑道。
苏明远:我从翰林院借了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特意抄录了一份,里面‘备急千金要方’卷里记载了不少治刀伤、箭伤的方子,还有‘伤寒杂病论’里的防冻伤疗法,都很适合边防将士。
他翻开其中一页,上面有他用墨笔做的批注。
千年刻度,釉下星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