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封无名的警告信,像一根刺,深深扎在沈青梧的心头。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急切与那丝诡异的维护,与贤妃突如其来的“关怀”、公主语焉不详的警示交织在一起,在她眼前织成了一张巨大而混乱的网。
香料,宫闱,夺嫡…这些词汇如同沉重的铅块,压得她几乎喘不过气。她深知自己已站在了风暴的边缘,下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皇帝的态度暧昧难明,既用她又防她;公主的指引若即若离,似助实利;而贤妃…那看似善意的拉拢,底下藏的恐怕是淬毒的匕首。
不能再被动等待消息碎片般砸来。她需要主动去验证,去触摸那漩涡的核心,哪怕只是最边缘的一角。
而眼下,似乎有一个看似合理且风险相对可控的切入点——贤妃的“好意”。既然对方递出了“探望”的竿子,那她便顺势稍稍攀附,或许能窥见一丝真相。
她并未立刻回应贤妃的示好,而是静待了兩日,让那份“惶恐与荣幸”显得更加真实。然后,她备下了一份既不显过分谄媚、又符合她“孤女”身份的谢礼——几幅她亲手临摹的、颇为工整的佛经,以及一些江南外祖家送来的、不算贵重却精致的时新绣品。
她递了牌子进宫,言明“叩谢贤妃娘娘赏赐之恩”。
流程走得异常顺利。次日,便有太监传来口谕,言贤妃娘娘准了,宣她午后进宫。
再次踏入这重重宫阙,沈青梧的心境与上次被皇帝召见时截然不同。少了那份面对绝对权力的惊悸,多了几分主动探寻的冷静与警惕。引路的太监沉默寡言,将她带至西六宫一处装饰得富丽堂皇却又不失雅致的宫苑——长春宫,贤妃的居所。
殿内熏香袅袅,气味甜腻馥郁,与柔嘉公主殿中的清雅檀香迥异。贤妃斜倚在软榻上,身着流彩暗花云锦宫装,头戴珠翠,保养得宜的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温和笑容,只是那笑意并未深入眼底。
“臣女沈青梧,叩见贤妃娘娘,娘娘千岁。”沈青梧依足规矩行礼。
“快起来吧。赐座。”贤妃声音柔婉,“早听闻沈家女儿才貌双全,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难怪陛下也时常夸赞你懂事知礼。”
一开口,便抬出了皇帝。沈青梧心中冷笑,面上却愈发恭谨:“娘娘谬赞,臣女愧不敢当。陛下与娘娘隆恩,臣女与舍妹没齿难忘。”
闲话几句家常,谢过恩典,献上礼物。贤妃对那几卷佛经似乎颇为满意,赞了几句“心诚”,话题便自然而然地转到了青璎身上。
“你那妹妹,本宫听着真是可怜见儿的。小小年纪,遭了那般大罪。”贤妃拿起绢帕,轻轻按了按眼角,似有不忍,“如今身子可大好了?本宫宫里倒是收着几支上好的老参,最是滋补,回头让人给你送去。”
“谢娘娘厚爱。”沈青梧连忙起身谢恩,语气感激又带着恰到好处的惶恐,“舍妹身子已无大碍,只是…胆子愈发小了,见不得生人,平日里连房门都少出。臣女只求她平平安安,便是最大的福分了。”她再次委婉却坚定地拒绝了伴读之事。
贤妃脸上笑容不变,眼底却掠过一丝极淡的不悦,但很快掩去:“说得是。平安是福。既如此,便好生将养着。若缺什么短什么,尽管来跟本宫说。”
“是。”沈青梧垂首应道。
青梧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