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昌却摇了摇头,冷静分析道:“若我拒绝前往,纣王便有借口出兵伐周,如今周军虽强,却仍不足以与商朝主力抗衡;若起兵反抗,更是会落下‘叛乱’的罪名,失去诸侯支持。不如我亲自前往殷都,既能稳住纣王,也能为周国争取发展时间。”随后,他任命吕尚“暂代西伯之职,主持周国政务”,叮嘱闳夭、散宜生“暗中联络商朝贵族,寻找脱困之机”,又嘱咐长子伯邑考“留守丰邑,安抚百姓,切勿轻举妄动”,做好万全安排后,才带着少量随从,前往殷都。
果不其然,姬昌抵达殷都后,未及面见纣王,便被士兵押往羑里(今河南汤阴)——这是商朝专门囚禁诸侯、贵族的监狱,地势险要,戒备森严,此前已有多位反抗纣王的诸侯在此殒命。身陷囹圄的姬昌,深知“急躁必亡”,他选择“韬光养晦”,故意表现出“消沉无斗志”的姿态:面对狱卒的刁难,他从不反抗;纣王派人前来试探,询问他“是否牵挂周国”,他总是回答“臣乃纣王之臣,只知效忠陛下,不敢妄念家国”;甚至在得知“崇侯虎派人在周国边境挑衅”时,他也严令随从“不得将消息传回周国,以免引发冲突”。这些举动,让纣王逐渐放松了警惕,以为姬昌已“被吓破胆,失去了争夺天下的野心”。
然而,表面“消沉”的姬昌,内心从未停止对“天下大势”的思考。在羑里的囚禁生活中,他将所有精力投入到对“伏羲八卦”的研究中——伏羲八卦是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占卜之术,以“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卦象,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蕴含着“万物相生相克、循环变化”的哲理。但伏羲八卦较为简略,仅能用于基础占卜,无法完全解释“社会变迁、王朝兴衰”的规律。
姬昌结合自己“治理周国、观察天下”的经验,对伏羲八卦进行了“深度演绎与阐释”。
他在伏羲八卦的基础上,将每个卦象与“人事”结合,衍生出“六十四卦”,每卦包含“卦辞”(解释卦象的含义)与“爻辞”(解释每一爻的吉凶),涵盖了“治国、修身、用兵、处世”等方方面面——例如“乾卦”,他用“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等爻辞,隐喻“君子应顺应时势,待机而动”,这既是对自己“被囚待时”处境的写照,也为后来周族“伺机伐商”提供了战略思路。
在演绎八卦时,姬昌将“仁德”理念融入其中,强调“顺天应人”——他认为,王朝的兴衰并非“天命不可违”,而是取决于君主是否“施仁政、得民心”,如“坤卦”的卦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便是主张君主应像大地一样包容万物、善待百姓,这与他治理周国的理念一脉相承。
他通过研究商朝兴衰与诸侯更替,在卦辞中总结出“物极必反”的规律,如“泰卦”象征“天下太平”,但“泰极否来”,提醒后人“居安思危”;“否卦”象征“世道混乱”,但“否极泰来”,暗示“只要坚守仁德,终能扭转局势”。
姬昌在羑里的七年囚禁时光(据《史记》记载,姬昌被囚长达七年),不仅完成了对伏羲八卦的演绎,奠定了《周易》的基础,更通过这部著作传递出“顺应时势、仁德治国”的思想,成为后世儒家、道家思想的重要源头。“文王拘而演《周易》”的故事,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在困境中坚守理想、创造智慧”的典范。
我用AI学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