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昌的“仁德”,不仅限于周族内部,更延伸到“天下苍生”,其中“献地废炮烙”的举措,成为他“仁泽天下”的标志性事件。商纣王统治后期,为满足自己的残暴私欲,发明了“炮烙之刑”——这种酷刑以“铜柱为架,外涂油脂,下燃炭火”,命令犯人赤脚在铜柱上行走,犯人一旦滑倒,便会坠入火坑,瞬间被烧死,场面极为惨烈。更令人发指的是,商纣王的宠妃妲己竟以“观看犯人受刑”为乐,每当看到犯人惨叫坠落,便开怀大笑,纣王为博妲己欢心,竟将炮烙之刑作为“日常娱乐”,无数无辜百姓与诸侯臣子惨死在这种酷刑之下。
姬昌听闻“炮烙之刑”的暴行后,悲愤交加,他对大臣们说:“纣王以百姓之命为戏,以酷刑为乐,此乃天怒人怨之举!我虽为西部诸侯,却不能坐视苍生受难。”为废除这一酷刑,姬昌做出了巨大让步——他决定向商纣王献上“洛河西岸的千里土地”(这片土地是周族近年来新征服的肥沃平原,战略地位重要),唯一的条件是“纣王废除炮烙之刑”。
商纣王见姬昌“主动献地”,以为周族畏惧商朝势力,又贪图这片土地的财富,便欣然答应了姬昌的要求,正式下令废除炮烙之刑。消息传出后,天下百姓无不欢呼雀跃,诸侯们也对姬昌的“大义之举”深感敬佩——原本持观望态度的“江汉流域诸侯”(如楚、随、唐等国),纷纷派遣使者前往岐周,表示愿意归附姬昌;甚至商朝内部的部分贵族与大臣,也暗中与周族联系,希望姬昌能“拯救商朝百姓”。
此时的姬昌,已被商纣王封为“三公”(商朝最高官职,辅佐商王治理天下),拥有了“雍州之域”(今陕西、甘肃东部)的统治权,势力范围向东延伸至“黄河中游”,向南覆盖“丹江汉水流域”,归附的诸侯国多达“六州之众”(据《逸周书》记载,当时天下分为“九州”,周族已掌控六州)。周族的崛起,不再是“部落的兴盛”,而是“取代商朝、统一天下”的历史潮流,姬昌以“德治”为核心的治理模式,不仅让周族强大,更赢得了“天下民心”,为后来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王朝,铺平了道路。
我用AI学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