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令终古是夏朝掌管天文历法与占卜的官员,他夜观天象,发现荧惑守心(火星在心宿内停留),这在古人看来是大凶之兆,预示着帝王失德,王朝将倾。他又通过龟甲占卜,得到的结果也是“夏室将亡,商族将兴”。终古拿着占卜用的龟甲,来到夏桀的宫殿,跪地痛哭:“大王,天象示警,龟甲显凶,若您再不悔改,夏朝将不复存在啊!”
可夏桀却一把推开终古,不屑地说:“天象虚妄,占卜不过是骗人的把戏!本王的江山固若金汤,岂会因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而灭亡?你若再敢扰乱人心,休怪本王不客气!”说罢,便搂着妹喜,转身继续寻欢作乐。
终古看着夏桀的背影,绝望涌上心头。他知道,夏朝已无可救药,若再留在斟寻,必将与夏朝一同覆灭。当晚,终古收拾好天文历法竹简与占卜工具,趁着夜色,悄悄逃出都城,一路向东,投奔商汤而去。
终古抵达商邑时,商汤正在与伊尹商议西进之策。听闻终古前来投奔,商汤亲自出城迎接。终古见到商汤,便跪地哭诉夏桀的暴政与夏朝的乱象,将荧惑守心的天象与龟甲占卜的结果一一告知。
商汤扶起终古,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先生弃暗投明,是上天对商族的眷顾,也是对夏桀暴政的警示。如今夏桀失德,百姓受苦,我等身为诸侯,当顺应天意,讨伐有罪,拯救万民!”
随后,商汤下令将终古的遭遇与夏桀的暴政写成文书,派使者遍告天下诸侯:“夏桀暴虐,残杀忠臣,鱼肉百姓,上天震怒,降祸于夏。我商汤不忍见万民受苦,今将兴兵伐夏,望诸位诸侯与我一同顺应天意,共诛暴君!”
文书传至各地,诸侯们早已对夏桀的暴政不满,纷纷响应,派遣军队前往商邑,准备与商军一同伐夏。
公元前1666年,秋高气爽,商汤率领各路诸侯的军队,齐聚景亳(今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南)。这里是商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诸侯们约定的会盟之地。在景亳的祭坛前,商汤身着天子规格的祭服,手持玉圭,对着苍天宣读誓辞,这便是流传后世的《汤誓》。
“诸位将士、诸侯君长!今夏桀无道,残虐百姓,滥用民力,使民不聊生。他残杀忠臣关龙逢,无视天象警示,沉迷酒色,荒废朝政。上天怜悯万民,命我商汤讨伐有罪。今日,我等兴兵西进,非为争夺天下,实为拯救万民于水火!若有将士奋勇杀敌,我必重赏;若有临阵退缩者,我必严惩!望诸位与我同心协力,共诛暴君,还天下一个太平!”
商汤的声音铿锵有力,回荡在景亳的上空。台下的将士们群情激昂,纷纷举起手中的武器,高呼:“愿随汤王,讨伐夏桀!愿随汤王,讨伐夏桀!”呼声震天动地,连远处的草木都仿佛为之震颤。
誓师结束后,商汤任命伊尹为军师,仲虺为副将,率领由七十辆青铜战车、五千步卒组成的主力部队,以及各路诸侯的援军,浩浩荡荡向西进发。战车滚滚,马蹄声碎,士兵们的铠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支正义之师,向着夏朝的都城斟寻挺进。
夏桀得知商汤率军西进的消息时,正在宫殿里与妹喜嬉戏。他起初不以为意,认为商汤不过是个小小的诸侯,根本不足为惧。可当探马来报,商军已逼近斟寻,且各路诸侯纷纷归附商汤时,夏桀才慌了神,急忙下令调集夏朝的军队,前往鸣条之野(今山西运城夏县西北)迎战。
鸣条之野是一片开阔的平原,地势平坦,适合战车作战。夏桀率领的夏军,虽然人数众多,却大多是临时征集的百姓与奴隶,军心涣散,士气低落;而商军则是久经沙场的精锐,加上诸侯援军的支持,士气高昂,纪律严明。
两军对垒的那一天,天**然乌云密布,狂风呼啸,紧接着便是倾盆大雨。豆大的雨点砸在士兵的铠甲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视线被雨水模糊,道路也变得泥泞不堪。夏军士兵本就无心作战,见此恶劣天气,更是心生退意,纷纷交头接耳,面露惧色。
我用AI学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