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桀三十一年的孟秋,黄河下游的商邑郊外,晨雾尚未散尽,却已被一股昂扬的士气冲破。商汤身披镶嵌青铜兽纹的铠甲,手持玄铁长剑,立于高台上俯瞰麾下将士——这支由商族子弟与归附方国组成的军队,甲胄在晨光中泛着冷光,长矛如林直指西方,那是夏王朝统治的核心地带。身旁的伊尹一袭素色帛衣,手中握着一卷竹简,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夏王朝外围方国的分布:“韦国倚夏自重,常袭我商族边境;顾国囤积粮草,为夏桀输送军备;昆吾氏更是桀的铁杆羽翼,屡次阻挠诸侯归附。若不先除这三国,西进斟寻必遇腹背之患。”
商汤颔首,目光锐利如鹰:“伊尹先生所言极是。夏桀暴虐,天怒人怨,可他麾下仍有忠于夏朝的势力。我们要做的,便是斩断他的臂膀,让他成为孤家寡人。”
首战韦国,商军采取“声东击西”之策。伊尹先派使者携厚礼前往韦国,假意求和,暗中却调遣主力部队趁着夜色,绕至韦国都城侧后方的低洼地带。待到黎明时分,商军突然发起猛攻,城墙上的韦国士兵还在睡梦中,便被震天的鼓声与喊杀声惊醒。韦伯仓促应战,却见商军阵中推出数十架云梯,士兵们如潮水般涌上城墙,青铜剑与石斧碰撞的脆响、士兵的嘶吼与百姓的惊呼交织在一起。不到半日,韦国都城便被攻破,韦伯被俘,城中百姓见商军纪律严明,不扰民生,纷纷打开家门迎接。
紧接着是顾国。顾国君主素来傲慢,认为商军刚破韦国,必然疲惫,便放松了戒备。商汤却抓住顾国秋收之际,亲率大军突袭顾国粮仓。当商军的战车碾过顾国郊外的农田时,正在收割庄稼的百姓纷纷避让,他们早已听闻夏桀的暴政,也听说商汤仁德,不少人甚至主动为商军指引道路。顾国军队仓促应战,却因粮草被烧,军心大乱,不到一日便兵败如山倒。
最后是昆吾国。昆吾氏是上古大族,国力强盛,城墙高大坚固,君主昆吾伯更是勇猛好战。商汤与伊尹商议后,决定采取“围而不攻”之策。商军将昆吾都城团团围住,切断其与外界的所有联系,同时派使者向城中百姓宣传夏桀的暴行与商汤的仁政。日复一日,城中粮草渐尽,士兵们无心作战,百姓们更是怨声载道。昆吾伯几次率军突围,都被商军击退。待到第七日,昆吾国的贵族们暗中打开城门,商军不费吹灰之力便占领了都城,昆吾伯自刎而亡。
随着韦、顾、昆吾三国覆灭,夏王朝的外围屏障彻底崩塌。商汤率领士气如虹的商军西进,一路上,原本臣服于夏朝的小方国纷纷望风归附,商军几乎未遇有效抵抗,如同利刃般直插夏朝的心脏——都城斟寻。
此时的斟寻都城,却是另一番景象。夏桀的宫殿里,夜夜笙歌,酒香与脂粉气弥漫在空气中。夏桀搂着宠妃妹喜,坐在用美玉装饰的宝座上,看着舞姬们翩翩起舞,身旁的青铜酒器中盛满了美酒,时不时举杯一饮而尽。宫殿外,百姓们却在饥寒交迫中挣扎,赋税日益繁重,徭役无休止,不少人因不堪重负而逃离家乡。
贤臣关龙逢看着眼前的乱象,心如刀绞。他身着朝服,手持玉笏,在宫殿外跪了整整一夜,请求面见夏桀。次日清晨,夏桀被吵醒,不耐烦地宣他入宫。关龙逢跪在地上,声泪俱下:“大王,如今商汤崛起,诸侯归附,百姓怨声载道,若您再沉迷酒色,不修德政,夏朝危在旦夕啊!请您罢黜歌舞,减轻赋税,任用贤臣,重振夏朝!”
夏桀闻言,脸色骤变,猛地将酒器摔在地上,碎片四溅:“大胆关龙逢!竟敢妖言惑众,诅咒夏朝!本王乃天子,受命于天,岂容你在此胡言乱语!”
关龙逢却毫不畏惧,继续劝谏:“大王,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若您不听臣言,夏朝必亡!”
夏桀怒不可遏,下令将关龙逢拖出去处死。当刽子手的青铜刀落下时,宫殿外的百姓们纷纷落泪,不少忠臣也心灰意冷——他们知道,夏朝的气数,或许真的尽了。
我用AI学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