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主癸将都城从河北殷邑迁回河南谷熟后,便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张:
他训练了一支以步兵为主、骑兵为辅的军队,配备锋利的青铜兵器,先后征服了周边的葛、韦、顾等小方国。这些方国原本是夏朝的属国,子主癸征服它们后,不仅掠夺了大量粮食与人口,还将其军队编入商部落,实力大增。
商部落控制了黄河下游的航运通道,垄断了中原与东夷的贸易往来,通过贩卖盐、青铜器物等商品,积累了巨额财富。据后世考古发现,当时商部落的青铜冶炼技术已远超夏朝,甚至能铸造出重达数百斤的青铜礼器,足见其经济与技术实力。
子主癸对仍忠于夏朝的诸侯采取“拉拢与威慑并举”的策略——对弱小诸侯,直接武力征服;对实力较强的诸侯,则以“结盟”为名,许以好处,诱使其脱离夏朝的控制。到姒发继位第十年时,商部落已控制了整个北方地区(今河南东部、山东西部、河北南部),成为夏朝最强大的对手。
对于商部落的扩张,姒发并非毫无察觉。他曾多次派遣使臣前往谷熟,斥责子主癸“擅攻属国,违背臣道”,要求他归还征服的方国。但子主癸表面上对使臣恭敬有加,承诺“不再扩张”,暗地里却继续进攻周边部落,根本不把夏朝的警告放在眼里。
除了商部落的威胁,夏朝内部的诸侯离心问题也逐渐加剧。
姒皋时期,诸侯之所以重新归附,主要是因为夏朝国势复兴,且姒皋以“恩威并施”的方式拉拢诸侯;而到了姒发统治中期,随着商部落的崛起,一些实力较强的诸侯开始动摇——他们既担心夏朝无法抵御商部落的进攻,又觊觎商部落的财富与势力,逐渐对夏朝采取“阳奉阴违”的态度。
最典型的便是豕韦国(今河南滑县一带)。豕韦国是夏朝的老牌属国,在姒不降、姒皋时期一直忠于夏朝,甚至多次出兵协助夏朝平定叛乱。但到了姒发时期,豕韦国首领见商部落实力强大,便暗中与子主癸联系,不仅减少了向夏朝的贡赋,还拒绝派兵参与夏朝的军事演习。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昆吾、顾等方国,这些诸侯的离心,使得夏朝对地方的控制力大幅减弱,王朝的统治根基开始松动。
面对这些问题,姒发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他意识到,单纯的“守成”已无法应对当前的危机——若想保住夏朝,必须找到贤才,制定新的策略,既能遏制商部落的扩张,又能重新凝聚诸侯。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下君主的身段,亲自寻访贤能之士。
在古代,君主寻访贤才多是通过官员举荐或诏令征召,亲自微服寻访的情况极为罕见。姒发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他深知朝堂之上多是“守旧之臣”,缺乏应对危机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他也想通过这种方式,向天下人展现自己求贤若渴的诚意,重塑君主的威望。
姒发继位第十二年的一个夏日,他脱下龙袍,换上普通贵族的服饰,带着两名亲信侍从,悄悄离开了西河王宫。他们没有明确的目的地,沿着黄河沿岸的村落一路向东,走访农户、工匠与隐士,希望能找到有才能的人。
一天午后,天**然乌云密布,一场大雨倾盆而下。姒发三人来不及躲避,只好快步跑到附近一户农家的屋檐下避雨。这户农家十分简朴,土墙草顶,院中有一个马棚,里面养着几匹健壮的马匹。此时,一位身着粗布衣裳、须发皆白的老者正从马棚中走出,手里拿着一把草料,准备喂马。
这位老者便是关龙逄。他本是夏朝的低级官员,因不满朝堂的腐败与诸侯的离心,辞官归隐,回到家乡以养马为生。姒发见老者虽衣着朴素,却气度不凡,便主动上前拱手行礼,与他攀谈起来。
我用AI学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