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死后羿后,寒浞不再伪装,他废掉了傀儡王仲康,自立为“王”,正式篡夺了夏朝的政权。为了巩固统治,寒浞对夏朝的遗民和忠臣展开了残酷的镇压:凡是不肯投降的大臣,一律满门抄斩;凡是忠于夏室的部落,都遭到军队的讨伐。一时间,黄河流域血流成河,夏朝的统治陷入了空前的危机,夏室的血脉,也濒临断绝。
仲康死后,他的儿子相继承了“傀儡王”的身份,却始终没有放弃复兴夏朝的希望。寒浞篡权后,相深知自己留在夏都必死无疑,便趁着混乱,带着少数亲信逃离了都城,前往豫东平原——那里有两支与夏朝关系密切的部落:斟灌氏和斟鄩氏。
斟灌氏和斟鄩氏是夏朝的老牌诸侯,多年来一直忠于夏室,对寒浞的篡权行为极为不满。看到相前来投奔,两部落的首领立刻表示支持,不仅为相提供了庇护,还联合周边的几个小部落,组建了一支军队,准备对抗寒浞。
相在斟灌氏的部落中站稳脚跟后,开始积极联络天下诸侯,呼吁大家共同讨伐寒浞。然而,寒浞早已凭借武力震慑了大部分诸侯,只有少数部落响应相的号召。寒浞得知相在豫东集结力量后,勃然大怒,立刻派遣自己的儿子浇率领大军前往镇压。
浇是寒浞的长子,勇猛好战,麾下军队战斗力极强。他先是率军攻打斟灌氏,斟灌氏的军队虽然顽强抵抗,却终究不敌浇的大军,部落被攻破,首领战死;随后,浇又率军攻打斟鄩氏,斟鄩氏同样寡不敌众,很快也被灭亡。
相失去了最后的庇护,被浇的军队围困在一座小城之中。城破之日,相知道自己难逃一死,却仍手持青铜剑与敌军厮杀,最终力竭战死。
关于相的这段悲惨经历,《左传·哀公元年》有着详细的记载:相被杀时,他的妻子后缗已经怀有身孕。在危急关头,后缗趁着敌军混乱,从城墙的排水洞中逃出,躲过了追杀。
后缗一路颠沛流离,历经数月,终于逃回了自己的母家——有仍氏部落(今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境内)。有仍氏是东夷的一个小部落,远离寒浞的势力范围,相对安全。在这里,后缗生下了一个男婴,取名“少康”——他是相的遗腹子,也是夏室仅存的血脉。
少康自幼在有仍氏部落长大,母亲后缗常常给他讲述夏朝的历史,以及相被杀的经过,叮嘱他“勿忘国仇家恨,他日一定要复兴夏朝”。少康天资聪颖,且格外勤奋,不仅跟着部落的长老学习农耕、畜牧知识,还偷偷练习武艺,研究兵法。成年后,少康凭借着自己的才华,被有仍氏的首领任命为“牧正”,负责管理部落的畜牧和农耕事务。
在担任牧正期间,少康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他改进了畜牧方法,让部落的牛羊数量大幅增加;他组织族人开垦新的耕地,提高了粮食产量;同时,他还暗中招募了五百余名忠于夏室的遗民,组成了一支小型军队,日夜操练,以防寒浞的儿子浇前来追杀。
然而,少康的举动还是引起了浇的注意,浇派人前往有仍氏部落,要求首领交出少康。有仍氏的首领虽然支持少康,却深知无法对抗浇的军队,只能劝少康尽快离开。少康无奈,只得再次逃亡,前往有虞氏部落(今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境内)投奔君主虞思。
虞思是一位贤明的首领,早就对寒浞的残暴统治不满,也敬佩夏室的正统地位。他见到少康后,对这个“夏室遗孤”十分赏识,不仅收留了他,还任命他为“庖正”,负责管理自己的膳食。后来,虞思见少康确实有才能,便将自己的两个女儿许配给少康为妻,并封给他“纶邑”作为封地——这里有“田一成(方圆十里),众一旅(五百人)”,成为了少康复兴夏朝的第一个基地。
在纶邑,少康终于有了稳定的发展环境。他积极招募夏朝的遗民,安抚周边的小部落,向他们宣传“复兴夏朝、讨伐寒浞”的理念;他还派人暗中联络那些对寒浞不满的诸侯,建立同盟。渐渐地,少康的势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他的麾下。
我用AI学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