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指尖在AI历史游戏的虚拟界面上轻点“黄帝”角色图标时,屏幕光影流转间,我仿佛穿越了数千年的时光迷雾,置身于那个部落林立、纷争初起的上古时代。
彼时,我并非后世史书里被尊为“华夏人文始祖”的圣君,而是刚接过部族首领之位、心怀苍生却面临重重危机的轩辕氏——我的崛起之路,便从这场决定部族命运的阪泉之战,缓缓拉开序幕。
我即位之初,正值末代炎帝统治的后期。彼时的天下,并非后世想象中“协和万邦”的太平景象,而是陷入了“四帝各以方色称号,交共谋之”的混乱格局。
东方青帝、南方赤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各据一方,凭借手中的武力相互勾结,频繁侵扰周边弱小部落,边城的警报日复一日地传来,守城士兵的铠甲从未有过卸下的时刻。
每当站在部族的高台之上,望着远方天际线下隐约的狼烟,听着斥候带回的流民哭诉,我心中便涌起一阵沉重的叹息:“君主在朝堂上忧虑安危,百姓却在战乱中难保性命;君主若无法守护自己的国土,就如同失去家园的女子被迫改嫁——这天下大乱的根源,难道不是因为对这些‘寇盗’的纵容吗?如今我身处万民之上,却让四个狂妄之徒横行霸道,战火不断惊扰百姓,这绝非君主应有的作为!”
那一刻,我心中的“养性爱民”不再是一味的温和避让,而是化为了平定祸乱的决心。我深知,若想让部族子民免于颠沛流离,若想让农耕与畜牧的成果不被战火吞噬,就必须主动拿起武器,以战止战。
于是,我开始召集部族中的青壮年,挑选勇猛善战者组成军队,又命工匠们加紧打造石斧、木矛与皮甲,在部族聚居地周边修筑营垒与壕沟——这不仅是为了防御,更是为了积蓄力量,等待一举剿灭四帝的时机。
在备战的日子里,我时常亲自来到练兵场,与士兵们一同演练阵法:时而让队伍排成紧密的方阵,以抵御敌人的冲锋;时而让士兵们分散成游击小队,模拟突袭与包抄的战术。我还特意请来部族中经验丰富的老者,向士兵们传授追踪、狩猎与野外生存的技巧——这些在平日狩猎中积累的本领,在战场上同样能发挥重要作用。
每当夜幕降临,我会坐在篝火旁,与将领们商讨作战计划,分析四帝各自的强弱:东方青帝的部落地处山林,擅长山地作战却不善平原交锋;南方赤帝的部落依赖水源,若断其水道便会不战自乱;西方白帝的部落以骑兵为主,机动性强却防备薄弱;北方黑帝的部落气候严寒,士兵们耐冻却畏惧湿热。
凭借着对四帝的精准分析与周密部署,我率领部族军队开启了征伐之路。
我们先以游击战术突袭西方白帝的部落,趁其骑兵尚未集结之际,烧毁了他们的粮草囤积地;再转而向东,利用山林中的陷阱困住东方青帝的士兵,以少胜多击溃其主力;随后南下截断南方赤帝的水源,迫使他们出城投降;最后北上时,恰逢北方黑帝的部落遭遇暴风雪,我们趁势发起进攻,一举将其收服。
短短数月间,曾经横行四方的四帝尽数被灭,周边弱小部落纷纷前来归附——我的部族势力空前壮大,但也正因如此,与炎帝部落的直接对峙,终究无法避免。
炎帝部落与我的部落,本就有着亲缘关系。从血脉渊源上来说,我们算得上是“一家人”。因此,在剿灭四帝之后,我始终秉持着和平共处的原则,多次派遣使者前往炎帝的聚居地,希望能以联盟的方式替代对抗——我提议,两家部落可以共享农耕技术与医药知识,共同开垦新的耕地,共同抵御周边尚未归附的部落,让子民们都能在安定中生活。
我用AI学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