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AI学历史
超小超大

第27章 改善民生 (4-1)

当我带着草药及粮食种子回到族群后,黄河岸边的村落已不再是昔日零星散落的茅屋——随着族人健康状况的改善,人口逐渐增多,原本足够果腹的采集与狩猎,开始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站在村口的土坡上,看着孩童们追逐嬉戏,老人们在阳光下晾晒兽皮,我心中愈发清晰:治病救人只是守护族群的第一步,要让生活真正走向安稳,必须找到让土地持续产出、让物资不再匮乏的方法。于是,我将目光从山野草木转向脚下的土地,从疗愈个体转向滋养整个族群,开启了一场关乎生存与发展的生产力革新。

  在探索农耕的最初岁月里,我常常带着族人穿梭在森林与草原的交界处,去寻找采集那些可食用的植物。不过,收获的多少还是要看运气的。毕竟野生的植物,鬼晓得哪儿长得多长得好。就算熟知的一些地方,若去的不是时候,也可能得空手而返了。

  那时,我们虽已懂得采集可食的植物种子,但何时播种、如何让土地更肥沃,使这些可食用的植物长得更好,产量更高些,仍是未解的难题。

  一次暴雨过后,我发现被雷电引燃的山林区域,地面上的杂草与灌木化为灰烬,而残留的野生粟籽竟在灰烬中冒出了嫩绿的芽——这一幕让我豁然开朗:火焰不仅能清除阻碍作物生长的杂木,燃烧后的草木灰或许还能滋养土地。

  基于这个发现,我开始尝试“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

  第一步是“刀砍”,我带着族人用磨制锋利的石刀、石斧,将选定开垦区域四周的树木砍伐、杂草割除,清理出宽约数丈的防火隔离带——这既是为了防止火势蔓延失控,也是为了标记出明确的耕作范围。

  在河南新郑的具茨山附近,我们曾选中一片长满灌木的山洼,整整用了二三十天,石斧与树木碰撞的“砰砰”声在山谷间回荡,最终清理出近百亩的空地。

  第二步是“火烧”。

  待割下的杂草与砍下的树枝晾晒干燥后,我们选择无风的清晨点火。火焰从区域中心燃起,顺着干草快速蔓延,浓烟滚滚而上,将天空染成浅灰色。熊熊烈火中,杂木噼啪作响,杂草化为灰烬,原本杂乱的荒地渐渐露出褐色的土壤。我会站在防火隔离带旁,手持树枝随时控制火势,确保火焰只在划定范围内燃烧。待火熄灭后,地面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草木灰,踩上去松软而温暖,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燃烧后的独特气息。

  我惊喜地发现,经过火焚的土地确实与众不同:草木灰中富含钾、磷等养分,能让种子更快发芽;高温还杀死了土壤中的虫卵与病菌,减少了作物生长时的病虫害。

  那年春天,我们在火烧后的土地上播下粟籽,没过多久,嫩绿的幼苗便齐刷刷地冒了出来,比在普通土地上种植的作物更加茁壮。到了秋天收获时,这片土地产出的粟米装满了家家户户的陶罐,足够大家食用数月。

  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开荒效率极高——以往用尖木棒清理一亩地也需要很长时间,而且十分费力,而刀耕火种只需三五天。

  短短一年间,我们就开垦出数百亩耕地,族群的食物储备第一次有了盈余。

  但我也深知刀耕火种的局限:这种方法依赖焚烧山林,若长期在同一区域使用,会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而且遇到干旱年份,火势容易失控。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才能让耕作不依赖火焰,让土地持续为我们提供滋养?很明显,要锁住刀耕火种后的养份,就得对土地进行翻耕!这,成了我后续发明农耕器械的起点。

  刀耕火种解决了“开荒”的难题,却没能解决“耕作”的低效。那时,族人翻土仍用削尖的木棒——将粗木的一端削成尖状,用力插入土中再撬动,不仅费时费力,还只能翻起表层的薄土,深层的土壤依旧板结,不利于作物根系生长。

我用AI学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大学语文大大 连载中
大学语文大大
。_391140830580963055
0.5万字10个月前
与各朝名士皇帝交流 连载中
与各朝名士皇帝交流
从古今怀心中
从秦王朝开始,直到末代皇帝溥仪带你深入了解各位皇帝不为人知的真相惊!堂堂天策上将的儿子李承乾竟然是同!惊!居然给溥仪发身份证!
0.5万字10个月前
回顾一一历史 连载中
回顾一一历史
明晨舒文或林百川
0.4万字10个月前
抗日战争时代鬼神怪谈 连载中
抗日战争时代鬼神怪谈
清音寻梦
抗日战争群魔无首,当时许多神仙贪生怕死,不敢出面,只有极少数的人出面迎战了。
0.8万字9个月前
抗战:死神降临 连载中
抗战:死神降临
胜利的曙光照耀我中国
十六岁的刘诗涵,本该在教室里与同学们嬉笑打闹,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被命运之手抛到了1937年的乱世。这个性格火爆、从不服输的少女,还没来......
0.6万字8个月前
逆秦 连载中
逆秦
月儿小奇迹
陆绣虎,本是现代历史系高材生,意外穿越到秦朝。他凭借现代知识,在秦朝崭露头角,引起了各方关注。然而,嫉妒他才华的反派,勾结外敌,妄图破坏他的......
5.5万字4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