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安禄山在范阳的势力越来越大,频频向朝廷索要兵权,玄宗却一味纵容,李林甫和杨国忠忙着争权夺利,根本无暇顾及边防。
河西的局势也变得微妙起来。吐蕃人虽然暂时没有动静,但暗中却在与默啜联络,似乎在策划着什么。崔希逸忧心忡忡,却又无计可施,只能加强戒备。
沈砚敏锐地察觉到,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他多次上书朝廷,提醒玄宗警惕安禄山的野心,加强河西的防务,但奏折都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音。
这日,沈砚收到兄长沈珩的来信,信中说,太子与李林甫的矛盾日益激化,李林甫在玄宗面前屡屡诋毁太子,太子的处境十分艰难。沈珩还说,长安的气氛越来越紧张,让他在河西多加小心。
沈砚看完信,心情沉重。他知道,太子是朝廷中少数能够制衡安禄山的力量,如果太子倒了,后果不堪设想。
他把信拿给阿史那夜看,阿史那夜看完,眉头紧锁:“看来,安禄山的动作比我们想象的要快。他不仅想控制边军,还想插手朝政。”
“我们该怎么办?”沈砚问。
“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守住河西,不让安禄山的阴谋得逞。”阿史那夜道,“同时,想办法把安禄山的野心告诉更多的人,让大家提高警惕。”
接下来的日子,沈砚和阿史那夜更加忙碌了。沈砚利用自己的身份,暗中联络那些对安禄山不满的官员,传递消息;阿史那夜则深入漠北,说服那些摇摆不定的部族,让他们不要被安禄山利用。
然而,他们的努力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效。安禄山在朝廷中的势力太大,很多人要么被他收买,要么害怕他的权势,不敢站出来反对他。
更让他们担心的是,默啜似乎已经和吐蕃人达成了协议,准备再次对河西发动进攻。阿古拉从漠北带回消息,说默啜正在集结兵力,吐蕃人也在边境增兵,大战一触即发。
崔希逸召集众将商议对策,大家意见不一。有人主张主动出击,先发制人;有人则认为应该坚守不出,等待朝廷的援军。
沈砚和阿史那夜交换了一个眼神,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担忧。他们知道,无论采取哪种策略,河西都将面临一场血战。
散会后,沈砚和阿史那夜来到城墙上。夜色深沉,远处的草原一片寂静,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
“看来,我们不得不面对这场战争了。”沈砚叹了口气。
“是啊。”阿史那夜望着远方,“不过,我不会让默啜和吐蕃人得逞的。我阿史那部的人,从来不会向敌人低头。”
沈砚看着他坚定的眼神,心里也涌起一股力量。他知道,无论前路多么艰难,他都会和阿史那夜一起,守护好这片土地。
“准备好了吗?”沈砚问。
“随时都可以。”阿史那夜笑了笑,露出了那两颗尖尖的犬齿。
月光下,两人的身影并肩而立,仿佛两座坚不可摧的山峰,迎接着即将到来的狂风暴雨。
长安双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