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啜撤退后,河西地区迎来了一段短暂的宁静。沈砚积极协助崔希逸进行防务整顿和粮草调配工作,工作繁忙,几乎无暇分身。与此同时,阿史那夜留在突厥部落,协助阿古拉安抚族人的同时,密切关注默啜的动向,以防范可能的威胁。
尽管他们见面的次数寥寥无几,但他们彼此深知,对方正在为着同一个崇高的目标而不懈奋斗——那就是共同守护这片土地的和平与安宁。
这日傍晚,沈砚处理完公务,走出府衙,听到城外传来悠扬的胡笳声。那声音苍凉而充满思乡之情,在寂静的暮色中回荡,让人心生感慨。
他顺着声音的引领,一步步走向城外的山坡。在那里,他看到了阿史那夜静静地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手中握着一支胡笳,正在深情地吹奏。月光如银,洒落在他的身上,为他披上了一层淡淡的银色光晕。他的卷发在微风中轻轻飘扬,神情专注而略带一丝落寞。
沈砚没有打扰他,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旁,听着那动人的旋律。他不懂胡笳的曲调,但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对故乡的思念,对命运的无奈,还有一丝不甘。
一曲终了,阿史那夜放下胡笳,回头看见沈砚,有些意外:“你怎么来了?”
“听见胡笳声,就过来了。”沈砚走到他身边坐下,“这曲子真好听。”
“是我祖父教我的。”阿史那夜望着远处的草原,“他说,这是我们突厥人最古老的曲调,每次出征前都会吹奏,祈求战神保佑。”
“你很想念故乡吧?”沈砚问。
“嗯。”阿史那夜点头,“漠北的草原,天很蓝,草很绿,马跑得很快。不像长安,处处都是规矩和算计。”
“那你为什么不回去?”
“回去?”阿史那夜自嘲地笑了笑,“回去被默啜当成叛徒杀了吗?还是看着部族被安禄山利用,最终走向灭亡?”
沈砚沉默了。他知道,阿史那夜看似自由,实则背负着太多的责任和无奈。
“其实,长安也不是那么糟。”沈砚忽然说,“至少这里有很多像阿古拉一样,希望和平的人。”
阿史那夜看了他一眼,没说话,只是重新拿起胡笳,吹奏起来。这次的曲调,少了些苍凉,多了些温暖。
沈砚静静地聆听着,内心突然涌现出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他感到,眼下的时光是如此的静谧而美好,让人心生怜惜,不愿轻易去破坏这份宁静。
不知过了多久,胡笳声停了。阿史那夜看着沈砚,认真地说:“沈砚,谢谢你。”
“谢我什么?”
“谢谢你相信我,谢谢你愿意和我做朋友。”阿史那夜道,“在长安,很少有人会真心对一个突厥人好。”
“我们是朋友,不是吗?”沈砚笑了笑。
“是。”阿史那夜重重点头,眼睛里闪烁着光芒。
两人相互凝视,默契地微笑,一切尽在不言中。在柔和的月光下,仿佛还能听到悠扬的胡笳声,它见证了这段超越民族与身份的深厚友谊。
长安双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