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声波停止后的第七秒,我的视网膜上还残留着那些胎儿形水母的投影。
它们悬浮在沉降舱周围,半透明的伞盖规律收缩,像极了母亲孕期B超单上双胞胎的心跳频率。最靠近舷窗的那只“头部”突然转向我,雾螺壳嵌合处裂开细缝,露出里面微型卷轴——那是用胎盘膜制成的生物磁带。
“别看它们的螺壳纹路!”林晚照用染血的白大褂罩住舷窗。她右眼虹膜已完全雾化,左眼却异常清明,瞳孔里浮动着与母亲字迹相同的蓝色光点,“那些螺旋纹是记忆编码,看久了会……”
船体突然倾斜。固定输液架的螺栓崩飞,在舱壁上凿出火星四溅的凹坑。借着这阵混乱,我扯断最后一根生物导管,发现断口处渗出的不是血,而是带着栀子花香的淡蓝色组织液——它们在地面汇聚成箭头,指向通风管道。
林淑媛的咆哮混着对讲机静电声从甲板传来:“启动克隆体回收程序!优先保存7号和12号!”
通风管盖板被撞开的瞬间,某种冰凉粘稠的物质滴在后颈。抬头就看见管道内壁覆满胎盘状生物膜,正随着呼吸频率微微起伏。膜表面突起的血管组成箭头符号,尽头是用粘膜粘着的牛皮笔记本——封面上母亲的字迹已经褪色:
长江水系生物磁异常研究报告
绝密·销毁前阅读
笔记本第一页夹着张诡异照片:1998年洪水期间,年轻的父亲站在齐腰深的江水里,怀抱两个密封培养舱。奇怪的是,照片里父亲的影子分裂成三道,最右边那道影子的手中,分明还提着第三个微型舱体。
“那是量子纠缠态。”林晚照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她不知何时也爬进了管道,左手无名指的雾螺戒指正发出与笔记本相同的荧光,“你父亲当年研发的克隆技术,能把一个生物体分成三个量子态存在。”
管道突然剧烈震动。笔记本翻到第七页时,母亲用红笔圈出的段落自动发光:
「7月15日采样证实,长江南京段河床存在天然量子纠缠场。当浊度>1000NTU且流速>3m/s时,放入水中的生物样本会自发形成三重态克隆……」
字迹到这里被蓝血浸透。但下一页的图表清晰显示,母亲在后续实验中成功分离出“记忆”“情感”“躯体”三种量子态,并分别封存在不同介质中。
林晚照的呼吸突然急促。她指向图表角落的批注——母亲用颤抖的笔迹写着:
姐夫的实验是反自然的
真正的“我”在沉沙层
原原和源源都是钥匙
通风管外传来钢索断裂的脆响。透过缝隙,能看到沉降舱的密封门正在开启,喷出的不是预期中的江水,而是成千上万条发光丝状物。它们在空气中组成树状网络,每根“树枝”末端都挂着水滴状的胎盘水母。
“那不是水母……”林晚照的声带像被无形的手掐住,“是你母亲的量子记忆载体。”
她的雾螺戒指突然灼烧起来。当戒面接触笔记本时,那些发光的文字浮到空中,重组为全息操作指南:
1.将沉降舱东南角第七号螺栓逆时针旋转47°
啃食记忆之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