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年,天气渐渐转暖,李大勇的秀才试也提上了日程。
赵茹比孩子还紧张,提前半个月就开始准备。她给李大勇做了身新的藏青长衫,料子是托布庄掌柜特意留的好棉布,又软又挺括;还去县城最大的书铺,买了成套的应试文具,连砚台都是选的磨墨顺畅的端砚。
“娘,不用这么麻烦的,我以前的笔墨也能用。”李大勇看着桌上崭新的文具,有些不好意思。
“傻孩子,这是大事,得讲究些。”赵茹笑着帮他把文具一一放进书箱,“到了考场,别慌,仔细审题,写文章时慢慢写,把字写工整。要是累了就闭目养神一会儿,千万别硬撑。”
“我知道了,娘。”李大勇认真点头,看着母亲鬓角悄悄冒出的几根白发,心里一阵发酸。这一年多,娘为了他们,实在太辛苦了。
考试前一天,赵茹特意带着李大勇去了趟县城的考场。看着那座庄严肃穆的院落,李大勇深吸一口气,暗暗攥紧了拳头。
“放轻松,就当是平常的功课。”赵茹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里满是信任,“娘在客栈等你,不管结果如何,你都是娘的好儿子。”
李大勇重重“嗯”了一声,转身跟着人流走进考场。
接下来的三天,赵茹就在客栈里等着,每天除了简单吃点东西,就是坐在窗边发呆。她知道自己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祷。
二柱和二丫怕她无聊,特意从镇上赶来,给她带了刚做好的绣花绷子和丝线:“娘,你绣会儿花吧,别老坐着。”
赵茹接过绷子,却没心思绣。她看着窗外穿梭的行人,心里像揣了只兔子,七上八下的。
终于,考试结束的日子到了。赵茹早早就在考场外等着,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门口。当看到李大勇的身影出现在人群中时,她连忙迎了上去。
“怎么样?”她拉着儿子的手,声音都有些发颤。
李大勇脸上带着疲惫,眼神却很亮:“娘,我觉得……发挥得还行。策论题是关于‘农桑’的,我结合咱们村的情况写了些想法,应该不算偏题。”
赵茹悬着的心稍稍放下:“那就好,不管结果如何,你尽力了就好。走,娘带你去吃点好的。”
她带着李大勇去了县城的酒楼,点了他最爱吃的红烧肉和糖醋鱼。李大勇狼吞虎咽地吃着,这几天在考场里,顿顿都是粗茶淡饭,早就馋坏了。
回到镇上,日子照旧。赵茹忙着铺子里的活计,李大勇则一边温习功课,一边帮着照看铺子,偶尔还教弟弟妹妹们认字。谁也没再提考试的事,却都在心里暗暗盼着。
半个月后,放榜的日子到了。这天一早,李大勇就揣着忐忑的心去了县城,赵茹虽然没去,却一整天坐立难安,连最熟练的绣花针都拿不稳。
“娘,你别担心,哥哥肯定能考上的。”阿莲给她递了杯热水,轻声安慰。
赵茹点点头,心里却依旧七上八下。
一直等到傍晚,李大勇才回来。他浑身是土,像是一路跑回来的,脸上却带着从未有过的灿烂笑容,一进门就大喊:“娘!我考上了!我考上秀才了!”
赵茹手里的绣花绷子“啪嗒”掉在地上,她不敢相信地看着儿子:“你说……什么?”
李大勇从怀里掏出一张烫金的喜报,双手递给她,声音因为激动而发颤:“娘,你看!我考中了,是第十七名!”
种田科举两不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