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茹接过喜报,手指都在发抖。上面“李大勇”三个字清晰可见,旁边还写着“第十七名”的字样。她的儿子,真的考上秀才了!这可是正经的功名,以后见了县官都不用下跪的!
“好……好……”赵茹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掉。
孩子们也围了上来,看着喜报欢呼雀跃:“哥哥真棒!”“我们有秀才哥哥了!”
晚上,赵茹做了满满一桌子菜,还请了王秀才和张屠户夫妇来吃饭。王秀才看着李大勇,抚着胡须,满脸欣慰:“好孩子,有出息!青牛村多少年没出过秀才了,你算是给咱们村争光了!”
张屠户的老婆也笑得合不拢嘴:“我就说大勇这孩子是块读书的料,果然没看错!以后就是李相公了,可得多帮帮咱们这些乡亲啊。”
李大勇站起身,给长辈们鞠了一躬,认真道:“我能有今天,多亏了娘和各位长辈的帮衬,以后只要我能做到的,绝不推辞。”
看着儿子沉稳有礼的样子,赵茹心里既骄傲又欣慰。她知道,这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一个里程碑,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但她相信,凭着儿子的努力和懂事,一定能走出属于自己的光明大道。
第二天,县太爷特意派人送来了贺礼——两匹绸缎,还有二十两银子,说是嘉奖给新科秀才的。街坊邻居们也纷纷上门道贺,茹艺坊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
赵茹热情地招待着客人,脸上始终带着温和的笑。从青牛村那个吃不饱饭的寡妇,到如今镇上人人尊敬的“赵掌柜”,再到新科秀才的母亲,这一路的艰辛,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满满的幸福。
傍晚,送走最后一批客人,赵茹坐在灯下,看着墙上那张烫金的喜报,又看了看熟睡的孩子们,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照亮了铺子里精致的绣品,也照亮了她眼底的光芒。她知道,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用心生活,往后的日子,一定会像她绣出的繁花一样,越来越绚烂。
种田科举两不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