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屏风送抵知府府衙的消息,很快就在县城传开了。据说知府大人亲自查验时,盯着屏风看了半个时辰,连连赞叹“巧夺天工”,当场赏了布庄掌柜二十两银子,还特意问了绣娘的名字。
布庄掌柜乐得合不拢嘴,第二天一早就亲自跑到“茹艺坊”,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赵茹,还额外加了五十两工钱,说是知府大人赏的。
“赵掌柜,你可真是咱们县的福星!”布庄掌柜把沉甸甸的银子递给她,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知府大人说了,以后府里的针线活,都交给你做!还让我给你带句话,说有空想请你去府里坐坐,聊聊绣艺呢。”
赵茹接过银子,心里又惊又喜。五十两银子,足够她们一家人舒舒服服过好几年了!她连忙道谢:“多谢掌柜的引荐,也替我谢谢知府大人的抬爱。”
“客气啥,这都是你应得的。”布庄掌柜摆摆手,“我看你这铺子也该扩扩了,以后官宦人家的活计肯定少不了,我认识个木匠,让他来给你打几套新货架?”
赵茹正有此意,连忙应下:“那就多谢掌柜的了。”
送走布庄掌柜,赵茹把银子小心翼翼地锁进木箱里,心里踏实得很。她打开箱子,看着里面渐渐积攒的银锭和铜板,眼眶有些发热。从当初那半碗稀粥都要分着喝,到如今能有这么多积蓄,这一路的辛苦,总算没白费。
“娘,我们真的要去酒楼吃饭吗?”二柱凑过来,小脸上满是期待。自从上次赵茹说要带他们去县城酒楼,他就天天盼着。
“当然是真的,”赵茹笑着摸了摸他的头,“今天就去,让你们尝尝城里的菜。”
她关了铺子,带着孩子们去了县城最有名的“聚福楼”。酒楼里雕梁画栋,伙计穿着体面的衣裳,看得二柱和二丫眼睛都直了。
赵茹点了一桌子菜:红烧肉、糖醋鱼、炖鸡汤,还有孩子们爱吃的桂花糕和杏仁酥。李大勇和阿莲虽然也觉得新鲜,却懂事地帮着给弟弟妹妹夹菜,只有小宝,捧着一块桂花糕,吃得满嘴都是糖渣。
“慢点吃,没人跟你抢。”赵茹笑着给小宝擦了擦嘴,心里暖暖的。这就是她想要的生活,孩子们能吃饱穿暖,能开开心心地笑。
从酒楼出来,赵茹又带着孩子们去了县城的书铺,给李大勇买了两套新的圣贤书,还给二柱和阿莲各买了一本启蒙读物。二丫和三丫则得到了新的花布,赵茹答应给她们做新裙子。
回到镇上,“茹艺坊”的名声已经彻底打响了。不仅县城的官宦人家派人来订做绣品,连邻县都有人慕名而来。赵茹忙得脚不沾地,不得不又雇了两个绣娘,还把铺子后面的院子加盖了两间房,专门用来做活计。
李大勇在学堂的成绩也越来越好,周先生说他是块读书的好料子,建议他明年就去考秀才。赵茹听了,立刻开始为他准备应试的东西,买了最好的笔墨,还请了县城有名的秀才来给他辅导。
“娘,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李大勇看着她忙碌的身影,认真地说。
“娘相信你。”赵茹笑着点头,心里却没给孩子太多压力。她知道,读书是为了让孩子有更多选择,而不是为了光宗耀祖。
这天,赵茹正在铺子里指导绣娘做活,忽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走进来——是青牛村的刘媒婆。她穿着一身新衣裳,手里拎着个篮子,脸上堆着不自然的笑。
“赵掌柜,忙着呢?”刘媒婆凑过来,眼睛在铺子里转了一圈,啧啧赞叹,“真是越来越气派了,难怪连知府大人都赏识你。”
赵茹没接她的话,淡淡问:“有事吗?”
种田科举两不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