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屠户老婆的提议,像一颗种子落在了赵茹心里,连日来总在她脑中打转。
盘个铺子,意味着不再是“躲”在家里做活,而是堂堂正正地开门迎客。不仅能接更多镇上甚至县城的活计,还能让孩子们跟着她去镇上长见识——李大勇将来总要去县城学堂读书,若是家安在镇上,也方便些。
可转念一想,她又犯了难。
在镇上盘个铺子,租金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装修、置备桌椅货架也得花钱。更重要的是,家里的老房子怎么办?虽然简陋,但毕竟是孩子们住惯了的地方,真要搬走,他们未必适应。
“娘,你最近总在发呆,是不是有什么心事?”李大勇看出了她的犹豫,放学回来后主动问道。
赵茹把想开铺子的事跟他说了,末了叹道:“好处是不少,就是担心钱不够,也怕你们不适应镇上的生活。”
李大勇想了想,认真道:“娘,我觉得可以试试。我去县城考试时,看到镇上有很多学堂,比村里的好。要是能搬去镇上,我既能帮你看铺子,也能去更好的学堂念书,还能教弟弟妹妹识字。”
二柱在一旁听到,也凑过来说:“娘,我也想去镇上!听说镇上有卖糖画的,还有能跑的小木马!”
赵茹被他逗笑了,心里的犹豫也散了大半。孩子们都愿意,她还有什么可瞻前顾后的?
“行,那娘就去打听打听。”她拍板道,“不过这事得从长计议,先看看铺子的价钱再说。”
第二天,赵茹特意提前赶完手里的活计,揣上钱袋去了镇上。张屠户的老婆说的牙人姓刘,是个精瘦的中年男人,见人三分笑,看着就机灵。
“赵娘子想找个什么样的铺子?”刘牙人泡了杯粗茶递给她,“是要临街的,还是僻静些的?打算做什么营生?”
“做针线活,卖些绣品和成衣。”赵茹道,“最好是临街的,能让客人看到,但也别太吵闹,毕竟做活计需要清静。”
刘牙人想了想,眼睛一亮:“巧了,布庄旁边刚好有个小铺子要转租,前阵子是卖胭脂水粉的,后来老板搬走了。那地段好,离布庄近,买布料方便,客流量也大,而且后屋带个小院子,能住人,正适合你。”
赵茹心动了,让刘牙人带她去看看。
铺子确实如刘牙人所说,不大,约莫一间半的样子,临街的一面有个小柜台,里屋可以做活计,后屋的小院子虽然简陋,却能勉强住下他们一家。租金是每月二百文,押三付一,算下来要先拿出八百文。
“这价钱能不能再少点?”赵茹盘算着,她手里的积蓄虽然够,但还要留些钱置办东西,能省一点是一点。
刘牙人跟原主东家通了个话,好说歹说,把租金降到了一百八十文每月,押金也改成了两付。
“赵娘子,这可是最低价了,”刘牙人擦了擦汗,“那东家也是看你带着孩子不容易,才肯让步的。”
赵茹谢过刘牙人,心里有了主意。她没立刻答应,只说要回去跟孩子商量,第二天给答复。
回到家,她把铺子的情况跟孩子们一说,李大勇第一个赞成:“娘,我看行!离布庄近,买料子方便,后屋还能住人,不用另外找地方。”
“我也觉得好!”二柱拍着手,“以后我就能天天看到糖画了!”
赵茹笑着点头,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她连夜清点了积蓄,除去盘铺子的钱,还能剩下些置办桌椅、针线和少量布料,足够开张了。
种田科举两不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