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贵,”赵茹笑着说,“多读书,才能长本事。等你考上了童生,娘再给你买更多的书。”
回到家,赵茹连夜给李大勇做新长衫。她的手艺越发精湛,针脚细密,领口和袖口都缝得整整齐齐,穿上身既合身又精神。
李大勇穿上新长衫,在镜子前转了两圈,小脸上满是欢喜。弟弟妹妹们围着他,叽叽喳喳地夸他好看。
“哥哥穿上新衣裳,就像书院里的先生一样!”二丫拍手道。
李大勇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却把腰杆挺得更直了。
离考试还有三天时,王秀才特意来家里,给李大勇做最后的指点。他看着李大勇写的文章,满意地点点头:“不错,文笔虽然还有些稚嫩,但论点清晰,言之有物,只要考试时不慌张,考个童生应该没问题。”
得到王秀才的肯定,李大勇信心更足了。
考试前一天,赵茹给李大勇准备了应试的考篮,里面放着笔墨纸砚、干粮和一壶水,又反复叮嘱他考场的注意事项:“进去后先找对座位,仔细审题,别慌着下笔。渴了就喝点水,饿了就吃点干粮,照顾好自己。”
“娘,我记住了。”李大勇认真听着,把每一句话都记在心里。
晚上,赵茹翻来覆去睡不着,心里既期待又紧张。李大勇却睡得很沉,或许是连日来的疲惫,或许是心里有底了。
赵茹看着儿子熟睡的脸庞,轻轻叹了口气。不管结果如何,孩子能有这份心气,她就已经很满足了。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赵茹就起来给李大勇做了早饭。吃完早饭,她亲自送李大勇去村口,那里有王秀才安排的马车,要带几个赶考的孩子一起去县城。
“娘,我走了。”李大勇背着考篮,向赵茹鞠了一躬。
“去吧,娘在家等你好消息。”赵茹挥了挥手,看着他上了马车,直到马车消失在路的尽头,才转身回家。
路上,她遇到了刘媒婆,对方阴阳怪气地说:“哟,赵家嫂子,这是送儿子去赶考啊?祝你家小子能考上,也好让你跟着沾光。”
赵茹没理她,径直回了家。她知道,现在说什么都没用,等结果出来了,自然会有分晓。
接下来的几天,赵茹一边照常做活计,一边等着李大勇回来。孩子们也懂事,很少提哥哥,却总是时不时地往村口张望。
终于,在考试结束后的第三天下午,李大勇回来了。
他一进门,赵茹就迎了上去,紧张地问:“考得怎么样?”
李大勇放下考篮,脸上带着疲惫,却难掩兴奋:“娘,我感觉……考得还不错!”
赵茹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回来就好,先去歇歇,娘给你做了好吃的。”
看着儿子虽然累却充满希望的脸,赵茹知道,不管结果如何,这一路的努力,都已经让孩子成长了许多。而这,或许比考试成绩本身,更重要。
种田科举两不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