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草图绣到一半时,王秀才家的长衫先完工了。
赵茹特意选了个晴好的上午送过去。月白色的棉布长衫,领口和袖口都用同色的细棉线滚了边,针脚细密得几乎看不见,版型也合身利落,穿在身上既不臃肿也不紧绷,透着一股书卷气。
王秀才的儿子试穿时,在院子里转了两圈,乐得合不拢嘴:“爹,娘,这衣裳真好看!比镇上布庄做的还舒服!”
王秀才夫妇也满意得不行,王娘子拉着赵茹的手不住道谢:“赵嫂子,你这手艺真是绝了!这针脚,这版型,一看就费了不少心思。”说着,爽快地付了剩下的三十文工钱,还额外抓了一把自家种的花生塞给她。
“以后我家的针线活,就都拜托你了。”王秀才抚着胡须,眼里满是赞许,“我在镇上书院有几个相熟的先生,他们家要是有做衣裳的活计,我帮你引荐引荐?”
这可真是意外之喜!赵茹连忙道谢:“那可太谢谢王秀才了,您放心,我一定把活计做好。”
从王秀才家出来,赵茹手里的钱袋又鼓了些,心里踏实得很。路过村口的大槐树下,几个纳鞋底的妇人看到她,都热情地打招呼。
“赵家嫂子,听说你给王秀才家小子做的长衫可俊了?”
“是啊是啊,你这手艺是跟谁学的?真是厉害!”
“我家那口子的褂子破了,你有空帮我补补不?我给你两文钱!”
赵茹笑着一一应下,还跟她们约了取衣裳的时间。短短几天,她在村里的名声已经传开了,再也没人拿以前的眼光看她,说话都客气了不少。
回到家,她把花生分给孩子们,自己则继续赶工绣兰草图。这兰草看似简单,实则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苞都要仔细拿捏,不能有半点马虎。
傍晚时分,张屠户家又送来了些猪骨头,说是给孩子们熬汤喝。张屠户的老婆看了看她绣的兰草,眼睛都直了:“我的娘哎,赵嫂子,你这哪是绣花啊,这是画出来的吧?太好看了!”
她凑近了又看了看,压低声音说:“张员外家可是镇上的大户,你把这活做好了,以后日子肯定差不了。对了,我听说他家下个月要给老太太做寿衣,那可是精细活,要是能揽下来,够你家吃半年的!”
赵茹心里一动,寿衣确实是精细活,工钱也高,只是做寿衣在村里看来有些不吉利,很少有人愿意接。但对她来说,只要能赚钱,没什么吉利不吉利的。
“多谢嫂子提醒,我记在心里了。”她笑着道谢。
张屠户的老婆又说了些张员外家的喜好,才走了。赵茹送走她,心里更有底了。
第二天,兰草图终于绣好了。她把绣品仔细熨烫平整,叠好放进篮子里,打算下午就送去镇上。
中午吃饭时,李大勇忽然说:“娘,我想去镇上书院看看,听说那里有先生讲学,我也想听听。”
赵茹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李大勇虽然才十三岁,但心里一直惦记着读书,只是以前家里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条件供他上学。
她看着儿子眼里的期盼,心里一阵发酸。前世她就是因为没学历,吃了不少苦头,这一世,她不能让孩子也这样。
“好啊,”她点了点头,“下午娘送完活计,就带你去书院看看。要是你真想去,娘就是砸锅卖铁,也供你去念书。”
李大勇眼睛一亮,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用力点了点头,扒饭的速度都快了不少。
下午,赵茹带着李大勇,拎着篮子去了镇上。先去了张府,通报后,刘妈把她们领到客厅等候。
种田科举两不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