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着那五十文钱,赵茹没直接回家,先绕去了村头的杂货铺。
杂货铺是个矮趴趴的土坯房,里面光线昏暗,货架上摆着些油盐酱醋、针头线脑,还有少量粗粮。掌柜是个干瘦的老头,正趴在柜台上打盹。
“掌柜的,醒醒。”赵茹轻轻敲了敲柜台。
老头惊醒,揉了揉眼睛,看清是她,咧嘴笑了笑:“是赵家娘子啊,要买些啥?”
“给我称两斤糙米,再要点盐。”赵茹报出需求,又补充道,“糙米要新碾的,别掺沙子。”
“放心,我老李做生意,童叟无欺。”老头麻利地拿起秤,称了两斤糙米,又用小纸包了一小撮盐,“糙米二十文一斤,两斤四十文;盐五文,一共四十五文。”
赵茹递过五十文钱,老头找了五文给她。她接过米袋和盐包,又看了看货架上的糖果——那是些用粗糖做的麦芽糖,裹着层油纸,看起来硬邦邦的,但对孩子们来说,却是难得的美味。
“那糖怎么卖?”她问。
“一文钱一块。”
赵茹犹豫了一下,还是买了五块,正好把找零的五文钱花光。
拎着东西回家,刚到门口,就听见院里传来孩子们的笑声。她推门进去,只见李大勇正教弟弟妹妹们认字——他用一根小树枝在地上写字,写的是“人”“口”“手”这些简单的字。
几个小的学得有模有样,二丫还拿着树枝,在地上歪歪扭扭地画着。
看到赵茹回来,孩子们都围了上来。
“娘,你买了啥?”二柱鼻子最灵,闻到了米香。
赵茹晃了晃手里的米袋:“买了糙米,今天中午能喝稠点的粥了。”
孩子们欢呼起来,眼睛亮得像星星。
赵茹又从怀里掏出那五块麦芽糖,分给他们:“每人一块,慢慢吃。”
“糖!是糖!”小宝举着糖块,笑得合不拢嘴,小心翼翼地舔了一口,眼睛立刻瞪得圆圆的,“甜!”
看着他们满足的样子,赵茹觉得刚才花的钱值了。
她把米和盐放好,拿起张屠户家小子的破衣裳看了看。那衣裳是件粗布短褂,胳膊肘和膝盖处都磨破了洞,边缘也烂得不像样,与其补,不如改改。
“大勇,你弟弟妹妹的旧衣裳还有吗?找两件能穿的给我。”她问。
李大勇很快翻出几件更破旧的衣裳,都是打了好几层补丁的,实在不能穿了。
赵茹把旧衣裳拆开,取里面还能用的布料,又拿起张屠户给的粗麻布,在心里盘算着怎么改。
她决定把短褂改得宽松些,下摆接长,改成一件能罩住屁股的长衫,这样既省布料,又能多穿几年。磨破的地方用旧衣裳上的好布料补上,还能打个简单的补丁图案,看起来不那么寒酸。
说干就干,她找出剪刀(还是把豁口的),小心翼翼地把旧短褂拆开,又将粗麻布裁成合适的尺寸。
孩子们吃完糖,就围在她身边看她做活。二丫看得最认真,小手还跟着她的动作比划着。
“娘,你好厉害啊,这破衣裳还能改成新的?”二柱惊讶地问。
“只要肯动脑子,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赵茹一边缝衣服,一边说,“以后你们也要记住,遇到难处别慌,多想想办法,总能解决的。”
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种田科举两不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