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茹扶着墙走到外屋,才真正看清这个家的全貌。
土坯墙斑驳脱落,露出里面的黄土;屋顶的茅草稀稀拉拉,能看到天上的云彩;所谓的“外屋”,不过是个勉强遮风挡雨的棚子,一口豁了边的铁锅架在石头垒的灶台上,旁边堆着几根干瘪的柴火,看起来还不够烧一顿饭。
李大勇抱着一个破旧的木匣子走过来,里面装着几缕颜色暗淡的线,还有几块巴掌大的粗麻布头儿,最像样的就是一根磨得发亮的铁针。
“娘,家里就这些了。”李大勇把木匣子递给她,低着头不敢看她,“上次给你抓药,把最后一点碎银子都花光了……”
赵茹接过木匣子,指尖触到冰凉的针,心里叹了口气。就这点东西,别说做活计换钱,连给孩子们补件像样的衣裳都不够。
“知道了。”她没责怪孩子,打开米缸看了看。果然如李大勇所说,缸底只有薄薄一层糙米,还混杂着不少沙子。
“娘,水缸没水了,我去河边挑水。”二柱跑进来汇报,小脸上沾了不少灰。
“等等,”赵茹叫住他,“河边太远,你还小,挑不动。娘去吧,你在家看好弟弟妹妹。”
“我也去!”李大勇立刻道,“我能帮娘抬水。”
赵茹想了想,点了点头。她现在身子虚,有个帮手确实好。
她找出两个破水桶,李大勇抢先拎起扁担,“娘,我来。”
赵茹没跟他争,牵着最小的小宝,让二柱领着二丫和三岁的三丫,一行人浩浩荡荡往村外的河边走去。
青牛村依河而建,这条河叫青牛河,是村里人的水源地。此时正是初夏,河边草木茂盛,几个村里的妇人正在捶洗衣裳,看到赵茹,都停下了手里的活计,眼神各异。
“赵家的,你这病才刚好,怎么就出来了?”一个胖胖的妇人开口,是村东头的王婆子,平时最爱嚼舌根。
赵茹淡淡一笑,“家里没水了,出来挑点。”
“唉,也是可怜,男人没了,拖着六个孩子,这日子可怎么过哟。”王婆子摇着头,语气里带着几分同情,更多的却是看热闹的意味,“听说张屠户家还在找你要债呢?那可是五两银子,你拿什么还啊?”
旁边几个妇人也跟着附和:
“可不是嘛,张屠户那人凶得很,三天一上门,五天一堵门,换谁也扛不住啊。”
“我看啊,不如就把二丫给了张家吧,他家小子虽然笨了点,但至少能给口饱饭吃,总比跟着你挨饿强。”
“就是,听说张家还愿意再加二两银子做聘礼,够你给其他几个孩子买些粮食了。”
这话戳到了赵茹的痛处,也激怒了她。她把小宝往身后拉了拉,冷冷地看向说话的妇人:“我女儿的去处,就不劳各位操心了。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我赵茹就算是去卖血,也不会拿孩子抵债。”
她的眼神太利,带着一股莫名的威慑力,几个妇人都被噎了一下,一时说不出话来。
王婆子撇撇嘴,“嘴硬有什么用?有本事拿出银子来啊。”
“银子自然会有。”赵茹不再理她们,对李大勇说,“大勇,打水。”
李大勇用力点了点头,拿起水桶往河里走去。他刚才听着那些话,气得手都在抖,现在见娘这么硬气,心里也跟着生出一股劲儿来。
赵茹看着他吃力地把水桶装满,想上去帮忙,却被他拦住了:“娘,我来就行。”
他才十三岁,却已经在努力撑起这个家了。赵茹心里发酸,默默帮他扶着扁担,两人一起把水抬回了家。
种田科举两不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