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二柱已经把柴火拾得差不多了,几个小的正围着灶台转悠,眼巴巴地等着吃饭。
赵茹把糙米倒进一个破瓦盆里,又加了些水,仔细地淘洗着里面的沙子。米太少,煮成粥都不够喝,她想了想,让二柱去院子角落看看有没有能吃的野菜。
青牛村后面就是山,野菜倒是不少,就是这个时节,能吃的不多。二柱很快跑回来,手里捧着一把灰灰菜和马齿苋。
“娘,就找到这些。”
“够了。”赵茹接过野菜,摘干净,用清水洗了洗,切碎了扔进瓦盆里,和糙米一起煮。
锅里的水渐渐开了,冒出淡淡的热气,夹杂着一丝米香和野菜的清苦。几个孩子都乖乖地坐在灶门前的小板凳上,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锅,喉咙里忍不住发出吞咽的声音。
赵茹看着他们,心里五味杂陈。这就是她现在的生活,一顿掺杂着野菜的糙米粥,就能让孩子们如此期待。
“娘,”二丫小声问,“我们今天能喝到稠点的粥吗?”
以前原主煮粥,总是稀得能照见人影,孩子们总是吃不饱。
赵茹摸了摸她的头,“能,今天让你们吃饱。”
粥煮好了,她用一个豁口的大碗先盛了一碗最稠的,递给最小的小宝,然后依次给每个孩子盛了一碗,最后才给自己盛了一碗最稀的。
孩子们捧着碗,小口小口地喝着,像是在品尝什么山珍海味。没人说话,只有呼噜呼噜的喝粥声。
赵茹喝着寡淡的粥,心里却在盘算着。光靠这点野菜和糙米,撑不了几天,必须尽快想办法弄到钱和粮食。
她忽然想起刚才在河边,王婆子提到张屠户。原主的记忆里,张屠户是个粗人,脾气暴躁,但他老婆却是个面善的,平时会给村里的妇人一些猪下水,让她们拿回去做菜。
猪下水虽然不值钱,但至少能填肚子。
“大勇,张屠户家在哪里?”她问。
李大勇愣了一下,“娘,你问这个干什么?张屠户他……”
“我知道他是债主,”赵茹打断他,“但我找他有事。你告诉我地址就行。”
李大勇虽然不放心,但还是说了:“就在村西头,门口挂着一块猪肉的就是。”
赵茹点点头,喝完碗里的粥,把碗筷收拾了,对孩子们说:“你们在家好好待着,别乱跑,娘出去一趟。”
“娘,你要去找张屠户?”二柱紧张地问,“他会不会打你?”
“放心,娘有分寸。”赵茹揉了揉他的头,又嘱咐李大勇看好弟弟妹妹,然后拿起那个装着布头儿的木匣子,转身出了门。
她没直接去张屠户家,而是先绕到村子另一头的李寡妇家。李寡妇丈夫早逝,靠着给人缝补衣裳过活,手里应该有不少针线和布料。
赵茹敲了敲门,开门的正是李寡妇,看到她,有些惊讶:“赵家嫂子?你怎么来了?”
“想跟你换点东西。”赵茹开门见山,把木匣子里的布头儿拿出来,“我这里有些碎布,想跟你换点能用的线和半尺布,你看行吗?”
李寡妇看着那些布头儿,都是些没用的边角料,本想拒绝,但看到赵茹眼里的恳切,又想起她家里的难处,心软了:“嫂子,你要是有用,拿去就是,换什么换。”
“那不行,一码归一码。”赵茹坚持道,“这些布头儿虽然碎,但攒多了能拼成坐垫,你不亏。”
李寡妇拗不过她,只好拿了些线和半尺蓝粗布给她。
种田科举两不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