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意想不到的名字从上官玉嘴里念出——
上官玉:“第三名,顾微雨。”
顾微雨轻挑眉梢,对这个名次似乎并不意外。他慢悠悠起身,理了理衣服的褶皱,而后缓步上前。
赵嘉树:“啊!?”
赵嘉树惊得张大了嘴,下巴几乎要脱臼,
赵嘉树:“谁?顾微雨?不是?他凭什么!?”
只要是认识顾微雨的,即便面上不显,但心中所想大多都与赵嘉树如出一辙。
顾微雨领了玉令,从赵嘉树旁边过时,挑衅似的向他挑了挑眉。
赵嘉树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额角的青筋突突直跳,他猛地攥紧拳头,当场就要发作。
顾微雨却已经从他身边翩然走过,只留下一缕若有似无的沉香。
赵嘉树气得浑身发抖,正要拍案而起,却听上官玉冷肃的声音再度响起——
上官玉:"肃静!"
上官玉的声音再次响起,打破了考场的骚动——
上官玉:“第二名,李昭珩。”
这个名字一出,全场又是一阵窃窃私语。
考生1:谁啊?
考生2:"好像是叫个李照什么?"
考生1:"没听说过啊......"
考场内一时议论纷纷,众人正四下张望着,一个身着素白长衫的少年缓缓起身,正是方才与顾微雨四目相对的那位。
李昭珩起身的瞬间,整个考场骤然一静。
阳光斜斜地穿过窗棂,为他镀上一层朦胧的金边。他身形修长如青竹,一袭白衣纤尘不染,他缓步上前时,衣袂翩跹如流云拂过,考场内只听得见此起彼伏的抽气声。还有几个世家小姐慌忙整理鬓发,脸颊绯红。
待其上前,上官玉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将玉令递了过去。
李昭珩接过青云令时,指尖与白玉相触,竟分不出哪个更莹润几分。
待李昭珩落座,上官玉视线落在绢帛的最后一个名字上,声音在安静的考场内格外清晰:
上官玉:"第一名,崔文山。"
考场内再次骚动起来。众人纷纷环顾四周,想看看这位才子究竟是何方神圣。
只见前排站起一个身着淡青布衣的少年。他身形清瘦,却挺拔笔直,面容虽带着几分营养不良的苍白,却掩不住眉目间的俊秀。
接过玉令时,他指尖微微颤抖:
崔文山:"学生谢过大人。"
他的声音清朗,带着几分掩饰不住的激动,却又克制得体。
上官玉凝视着崔文山,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上官玉:"崔公子的文章,经史子集融会贯通,见解独到,文采斐然,当为魁首!"
他顿了顿,声音提高了几分:
上官玉:"按书院规定,榜首学子可获全额资助,免去一切束脩费用。"
崔文山紧紧攥住青云令,指节都泛了白,喉结上下滚动了几下,才深深一揖:
崔文山:"学生...定不负圣上与大人厚望。"
上官玉目光扫过在场所有学子,威严的面容难得露出一丝温和:
上官玉:"今日得见诸位才俊,实乃朝廷之幸。后生可畏,来日方长。望诸位入南山书院后,勤学不辍,将来为国效力。"
随着上官玉宣布散场,学子们陆陆续续离开考场。
出了文试考场,顾微雨却拦下了李昭珩,脸上挂着玩世不恭的笑容,
顾微雨:"在下顾微雨,今日虽是初见,但看公子面熟,实是亲切的很,不若交个朋友?"
李昭珩脚步微顿,连眼皮都没抬一下,径直从他身边绕了过去。素白的衣袂擦过顾微雨的手背,带着一丝清冷的幽香。
顾微雨:"哎——"
顾微雨正要追上去,突然被人从后面一把拽住衣袖。
钱昊:“雨弟,快看哥哥得了个什么好东西!”
原是钱昊,他正朝顾微雨兴冲冲地晃着一枚赤玉令牌,是武试前五才有的赤焰令。
南山书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