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二年六月初七,晨雾尚未散尽,新京城西郊的校阅场已被整齐列队的士兵填满。朱明渊身着玄色金线绣龙的将服,腰间的齿轮玉佩在朝阳下泛着冷光,他站在蒸汽驱动的检阅车上,望着眼前望不到尽头的方阵。六十万陆军、十五万海军的换装计划在此刻正式启动,这场军事变革的浪潮,将彻底重塑大明帝国的战争形态。
"陛下,首批十万支镇国M1898步枪已运抵各整编师。"国防部尚书杨嗣昌快步上前,手中的皮质文件夹里装满了密密麻麻的调配方案,"按照政务院与总参谋部联席会议决议,优先列装墨累河口、达尔文港两大防区的精锐部队,这些区域直面英国殖民地,战略意义重大。"
朱明渊微微颔首,目光扫过校阅场上的士兵。传统的鸟铳和火绳枪正在被拆卸回收,取而代之的是泛着金属光泽的镇国步枪。士兵们小心翼翼地抚摸着枪身,眼中满是新奇与期待。"传令各省级行政署,"朱明渊的声音通过蒸汽扩音器传遍全场,"协调交通基建委员会保障运输,监察院同步跟进,三日内完成枪械交接,五日内各部队必须提交训练计划。"
此时,陆军总司令孙传庭策马而来,胸前的上将勋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陛下,新式步枪的列装需要配套训练体系革新。"孙传庭展开一张作战地图,上面用红笔标注着林州省三个新建的大型靶场,"已抽调中央军官学校二十名教官,组建巡回教学团,重点培训基层尉官。"
朱明渊点头同意,随即打开系统面板。消耗1000科技点兑换【流水线优化】技术后,系统提示西南港兵工厂产能提升40%。他立刻传令:"告知经济发展委员会,追加军工专项贷款,要求司法仲裁委员会三日内完成兵工厂扩建用地审批。"
在换装现场,教育科技委员会组织的技术培训正在进行。科学院技师们拆解步枪演示:"这个'龙颚'保险装置,操作时要..."话音未落,人群中突然骚动。一名老兵攥着火绳枪喊道:"这洋玩意儿看着精巧,战场上哪有咱的火绳枪可靠?"
朱明渊拨开人群,接过步枪瞄准三百米外的靶标。拉动枪栓、扣动扳机,子弹精准命中靶心。全场寂静中,他将步枪递给老兵:"明日靶场比试,你若赢了,这换装便取消。"老兵满脸通红接过枪,周围响起压抑的哄笑。
海军换装同样紧迫。在悉尼港,15万海军将士列队接收防水处理的海军型镇国步枪。海军舰队司令俞大猷站在旗舰甲板上,对身旁参谋道:"即刻通知各舰枪炮长,明日起进行海上颠簸环境射击训练。"
总参谋部内,作战地图前气氛凝重。情报司司长递上密报:"英国增兵塔斯马尼亚,运输船队已过好望角。"朱明渊指尖轻点地图:"令萧远山舰队前出巴斯海峡巡航,陆军第一集团军进入临战状态。孙传庭,三日内拿出两栖突袭预案。"
夜幕降临,校阅场探照灯亮起。士兵们进行夜间射击训练,子弹曳光划破夜空。朱明渊在指挥部查看进度,系统面板显示【全军换装】任务完成17%,奖励预览中的"1905型山炮图纸"若隐若现。
此时,维多利亚拿着文件匆匆赶来:"柏林回电,克虏伯工程师团下周抵达,但要求开放部分舰炮技术资料。"朱明渊冷笑:"回复他们,同意技术交换,但所有工坊必须由我方监工,工程师行动纳入监察院备案。"
西南港兵工厂内,改良后的"龙脊"锻造机昼夜轰鸣。交通基建委员会新铺设的蒸汽轨道上,满载钢材的列车呼啸而过。教育科技委员会连夜编印的《镇国步枪操作手册》,正通过邮政系统发往各军营。
永昌二年六月十五,首批换装部队实战演练在林州靶场展开。散兵线推进、交替掩护射击,密集枪声中靶标纷纷倒地。孙传庭汇报:"对比测试显示,新式步枪班组作战效率提升60%。"
澳洲大明帝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