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河图括地象》:“天地初立,有天皇氏,澹泊自然,与 (北)极同道”;因此东皇太一是天帝的由来之一。
太一是道教的自然神,是星斗神君,因永恒不动居于中央,因此是最珍贵的星斗神君,地位最崇高。
在当时是最大的天神,后世演化紫薇大帝是玉帝的四位辅佐神君之一。东皇太一自然在当时是崇高的,
位为天帝至尊,但因三一主神共同主宰宇宙,因此实际上不是昊天,不是天神的老大。
同时,在道教里面有无极(道)生太一(太极),也就是天帝之始的炁(气),化两仪
(阴、阳),因此它是万物之始(皇),因此是自然之神,至高无上的主宰天神,因此有东皇太一是天地至尊的说法。
因此太一又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也指神名、星名,是两者重叠出来的至高无上。
另外将其与斗星的关系做一下解释。天宫“紫薇垣”的最高神祗为“太一”。古人认为:天上有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等“三垣”。
汉代淮南王刘安《淮南子》认为:“太微者,太一之庭。紫宫(微)者,太一之居。”说明“太微垣”、“紫宫(微)垣”就是“太一”的宫庭。
“紫薇垣”作为太一的宫室,自然居住着“太一”。太一至高,统御五天官(五帝),五佐神再到二十八星宿,为五星神为尊,五星排列为中央+四象,
四象分别掌四方各七个手下,对应四七,即二十八星宿。统御北极七斗二十八星宿,有点斗姆的味道。
“天有北辰,众星环拱。天帝威神,尊之以耀魄,配之以勾陈。”太一演化出的“紫薇”是中宫大帝的住处,
因此说太一星就是紫薇星,都是指天上那唯一的同一颗永恒不动的北极星。太一则是中宫大帝流溢而生,
在注解中讲到太一是曜魄宝,是天帝的近臣。斗数中的星宿在唐代《北斗七星经》、《南斗经》、《佛说北斗七星经》已经有明确的名称和定位(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查找一下),
其中北斗七星分别是1贪狼、2巨门、3禄存、4文曲、5廉贞、6武曲、7破军;南斗六星是1天府、2天相3天梁、4天同、5文昌、6天机。
共十三星。在斗数的基础布局中,原来的北斗第三星禄存,为太阳所替代;第四星文曲为七杀所替代;
而南斗的文昌为太阴所替代。加入位于中央的紫微星(一说是太一星),累计14主星。文昌文曲变成佐星,与左辅右弼的辅星,形成18飞星。
另外太一是神名,也写作“泰一”。作为“紫薇垣”宫室中的北极神,其名也称“天一”、“太一”、“泰一”、“紫薇”等,
但本义而言天一跟太一实则不同,并日具有明显的黄帝时期人文观念,就连黄帝升天成为神仙后也不如太一神的地位高。
汉著名文学家王逸也注释说:“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东,以配东帝,故云东皇。”
“皇”是最尊贵神的通称,“太一”被楚人认作是东方最尊贵的天帝之神,又称“太阳神”、“东君”、
“东皇太一”、“天君”、“天帝”、“昊天上帝”、“北极星神”、“上古最高天神”等,因此在文学演化中出现了诸多混乱。
其实在上古故事中,东夷、西戎、北狄与华夏、南蛮(楚)一样,也将“太一”作为自己的先祖和崇拜的天神,
只是名称有所区别。天宫“紫薇垣”与地宫“昆仑山”上下对应。古人认为,天上“紫薇垣”与地上相对应的
“昆仑山”地区,是华夏、夷、蛮、戎、狄民族最早发源和居住的地方。因此,华夏先民的天帝神“太一”也是东夷人、
南蛮人、西戎人、北狄人祭祀的最高天神“东皇太一”。古人将“天帝”和“祖先”、“神仙”和“皇帝”合一通称,共同尊奉祭祀,具有太极理论“天地人合一”的文化含义。
小小预言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