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的赫歇尔天文台像座冰封的墓碑。林盛楠的防护服结满霜花,面罩倒映着潭拓生前调试的射电望远镜。三个月前那场超新星爆发中,他化作监控屏上一串量子噪声,医疗舱只寻回半枚耳钉,此刻正嵌在她胸前的观测仪里。
"意识量子化理论需要活体验证。"视频会议里,评审团的光标在顾言的量子玫瑰投影上跳动。林盛楠切断通讯,将神经传感器刺入耳钉遗留的伤口——那是潭拓消失前夜亲手打穿的孔洞,如今成了她连接宇宙的接口。
余米粒的越洋包裹在平安夜抵达。陈羽坛的机械臂举着微型奖杯,3D打印的篮球上刻着德文"永不落地"。包裹底层是顾言烧毁的素描本灰烬,余米粒用环氧树脂封存成星云状吊坠:"她说这是观测者的眼睛。"
跨年夜的天文台爆发警报。林盛楠看着自己的脑电波与三年前的实验数据重叠,监测屏炸开无数蓝色玫瑰——每片花瓣都是潭拓的神经元镜像。当耳钉伤口渗出鲜血时,她终于听见他最后的声音:"别怕,死亡只是波函数弥散。"
顾言的画廊在暴雪中开业。余米粒的啦啦队服悬浮在液氮舱里,袖口绣的德文被量子玫瑰缠绕。陈羽坛的机械指节敲响《欢乐颂》,音符震碎冰晶的瞬间,林盛楠的论文在《自然》封面炸开:配图是潭拓的棺材涂鸦,注释写着"爱是宇宙常数"。
春分那日,林盛楠将耳钉射向猎户座大星云。银光穿透大气层时,顾言烧焦的右手突然能握住画笔,余米粒的护身符吊坠裂开微型玫瑰,而陈羽坛的义肢接住坠落篮球——德国康复中心的监控显示,他的神经元信号与三光年外的超新星残骸同频。
十年后的校庆日,林盛楠站在实验楼顶。余米粒的女儿指着星空问:"阿姨的耳洞为什么是星星形状?"
猎户座掠过天穹,她耳垂的疤痕渗出银光。顾言的最新画作在身后展开:戴耳钉的少女化作星云,指尖牵着宇航员的残骸。画框边摆着潭拓的尾戒,内侧"T&N"被岁月磨成宇宙的皱纹。
当第一片雪花落在量子玫瑰上,林盛楠终于读懂潭拓的最后一课——所有相遇都是概率云的坍缩,而遗憾是观测者永恒的诅咒。就像那个撞碎在青春里的夏天,永远炽热,永远未完待续。
祷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