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基础你背得还不错,只是不知你识字的数量如何,将方才我考你的内容,都默写下来。”邓女傅边说边拿了一叠宣纸给如兰。
如兰十分为难,叫她背诵她没有难度,可写字就麻烦了。
邓女傅早有预料:“没关系,会写多少就写多少。今天只为摸底,并不是正式的考核,所以也没有时间限制。”
如兰这才松了一口气,想了一会儿,从最开始的《三字经》开始写,她一边记忆一边写,丝毫没意识到邓女傅的题目是什么,两刻钟便写到了“子不学,非所宜。”
邓女傅在一旁静静观察,心里大概也有了了解,见如兰停笔,便知她耐心不足了:“罢了,就写到这儿吧。”
如兰以为女傅失望了,倔强的说:“我还能写的。”
邓女傅摇头:“便是你还能写,手也受不了的,学习是长久的,你今日坚持一下,明日手抬不起来,难道要停课吗?”
“再者,馆阁体并不适合你,写再多也无进益,何苦浪费时间。”邓女傅边说边拿出一篇《兰亭序》给如兰:“这是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如兰双手接过看了看:“行书?”
邓女傅:更准确的来说,是行草
邓女傅: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
邓女傅:唐太宗对他推崇备至,曾亲撰《晋书》中的《王羲之传论》,推颂为“尽善尽美”。还将临摹本分赐贵戚近臣,并以真迹殉葬。
邓女傅:《兰亭序》全文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通篇遒媚飘逸,字字精妙,点画犹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行书第一帖”。后世但凡学习行书之人,都会倾心于兰亭不能自拔。
邓女傅: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法,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以辨认而产生的,所以,比起馆阁体,行草更适合你
如兰前面听得迷迷糊糊,只最后一句她听明白了,行草弥补了馆阁体的书写速度慢,立马来了精神:“先生,这行草怎么练啊?”
邓女傅:想写好行草,必须先了解行草的笔画和结构
“行草的笔画有点、横、竖、撇、钩、捺。点画包括上点、下点、右点、腰点等。上点要轻但有力,下点要重但不要过于用力,右点要轻但稳,腰点要重但不要过于用力。”邓女傅一边说一边在字帖上指出相应之处,方便如兰了解记忆。
邓女傅:横画有短横、中横和长横之分。短横要轻起微驻,中横笔画稍粗、雄强有力,长横为全字主笔,不可写得过短或过于粗笨
邓女傅:竖画包括垂露竖和悬针竖。垂露竖收笔缩锋,悬针竖要求中锋行笔,收笔出锋
邓女傅:撇画有短撇、中撇和长撇。短撇要迅捷有力,中撇较为粗重,长撇忌粗,不可力弱身弯
邓女傅:钩画包括竖钩、弯钩等,要求纤巧俊秀,出钩须以平势
邓女傅:捺画包括直捺和平捺。直捺起笔藏锋,平捺起笔往往和前笔相连,不宜粗重
邓女傅:今日,就从最基础的开始,你且先练习一下
如兰正听得津津有味,突然就要写字,颇有些欲哭无泪:“还要写啊?先生,能不能明天再写?”
邓女傅意味深长的问了一句:“你说呢?”
如兰认命的开始练习行草,刚开始还很不适应,待临摹了三十字左右,她惊讶的发现,这的确比写馆阁体快多了,刚想向先生邀功,对上先生频频摇头,立即泄气了。
好吧,她这样临摹顶天只能说熟悉字体,甚至于还没入门。
"如兰,"邓女傅走过来,手中捧着一个锦盒,"今日教你习字,需得先明白一个道理。"
梅花引:画船听雨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