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元十二年三月下旬,随着气温逐渐攀升,树木吐绿,花儿绽放,泉州這座千年古城春意盎然。
泉州盛府东院的左次间内,内里靠墙置放着一张四方大卧榻,铺着细织蓉蕈,堆着锦缎薄绸,上面沉沉睡着一个五岁多的女孩,她便是盛家的五姑娘盛如兰,身上盖着锦烟薄毯,两个大丫鬟守在榻边的小杌子上,给睡着的如兰轻轻打着扇子。
冰纹格的窗子开了半扇,靠窗的桌子上,放着两盆重瓣桃花,当家主母王氏料理完家事后,来看望如兰,两位丫鬟忙起身行礼,王氏挥挥手,做意不要出声吵了如兰午睡,径直走到榻边去看,只见女儿圆胖富态,睡的娇憨可人,王氏不禁眉头一松,眼中颇有笑意。
这回因老爷公事要忙,他们紧着赶回来,长女华兰和两个儿子长柏、长樟还好,小女儿如兰就有些受不住,被快速行驶的马车颠的吐了两天,回家后就发起了烧,这几天王氏一有时间就来探望。
王氏为如兰掖了掖被子后,走到一边的矮桌旁检查女儿的描红,不看还好,一看眉头紧皱,她素来知道自己在文化方面有些煞风景,老爷说的那些湿呀干的,她是一句接不上。
为了不叫女儿吃没文化的亏,她便积极主张女儿读书,华兰还好,可是如兰十足像她的性子,别的倒还机灵,偏只痛恨书本,被日日压着方学了几个字,王氏轻轻叹了口气。
刘昆家的叫两个丫鬟出去看着门,自己也走到王氏跟前,寻了一把小圆凳坐下,轻轻地为王氏打着团扇:“如姐儿还小,这些日子又一直病着,描红识字什么的慢些,也是情有可原的,太太好好调养着,等如姐儿的身子好了,想来老夫人和舅老爷请的教养嬷嬷差不多也该到了,那时再慢慢将功课补上,也为时不晚。”
说来,这回王氏带着孩子们回娘家探亲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请母亲和哥哥出面,为如兰请一个知书达礼的启蒙先生。
这一切还源于如兰的话,上个月,王氏教如兰描红之时,如兰注意力不集中,且缺乏耐心,才一炷香的功夫便不学了,引得王氏好一通训斥。
小如兰很是不服,梗着脖子说:“母亲只会教训我,那些经史子集您不也不懂吗?不照样活得好好的,既如此,我为什么要学?况且,母亲只会教训我,可我问您什么,一问三不知,我如何能学的好?”
王氏气了个仰倒,她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才会这般憋闷,偏她又不好直接跟一个小娃娃说内宅里的事,今见女儿油盐不进,头疼不已。
刘昆家的上去给王氏顺气:“太太别往心里去,姑娘到底年纪小,不懂太太的用心,再说万事开头难,况五姑娘又不比华姐儿,有先生教导着启蒙,读书识字时,难免有些不通,偏太太擅长的又不在诗书上,太太好好说说,五姑娘是知道好赖的。”
王氏听了刘昆家的劝,再看女儿心气也平了不少,便朝女儿招了招手:“如儿,别气了,你上来坐好,听娘说给你听。”
如兰虽依旧不服,到底还是在母亲身边坐下来了,王氏似乎回忆起娘家的往事,道:“为娘这许多年来,走了不知多少冤枉路,有些是叫人算计的,有些确实是自己不懂事找来的,现在想来,是又悔又恨。”
梅花引:画船听雨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